下一篇 4
社会工作者 为春城创造幸福
本报记者 陈 璟
社工为居民们进行体检,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陈璟 摄
★通过实施“百站千才”三年计划,全市民办社工机构达到312家,持证社工多达1812名。在“中国十大社工人物”年度评选中,长春市有3人荣膺上榜;1家机构被评为全国先进民办社工服务机构;5个社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
★统计数据表明,长春市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课的高校已有12所,其中5所还开设了社工硕士班,全市每个毕业季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在480人至520人之间。
★在长春市把3月28日确定为“长春社工日”之后,全市的社会工作之火开始熊熊燃烧。据统计,连续6届参与“长春社工日”活动的总人数多达2.1万余人,社工服务群众超过2.5万人次。“长春社工日”活动的举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有一种职业,能够为黑暗中的行人点燃灯火;有一种情怀,能够向孤独的灵魂注入温暖;有一种执著,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光芒……从诞生那天起,社工便带着温暖和力量前行,把幸福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社会工作者虽然以“助人”为服务宗旨,但是却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义工”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涵盖了民政、社保、教育、卫生、司法等多个领域和工、青、妇、残等社会团体。它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学问。
我国各地社会工作的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一些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很小且流失严重,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很少且生存与发展困难。几年前,长春就属于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持证社工寥寥无几,民办机构数量为零,社工实务几乎是一张白纸。
令人振奋的是,经过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短短几年间,长春社会工作就从一片荒野发展至鲜花遍地,一跃跻身全国先进行列。通过实施“百站千才”三年计划,全市民办社工机构达到312家,持证社工多达1812名。在“中国十大社工人物”年度评选中,长春市有3人荣膺上榜;1家机构被评为全国先进民办社工服务机构;5个社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
服务细化惠及百姓
最近几天,出入吉大一院放疗科的人惊奇地发现,本应传出患者痛苦呻吟的病房,竟然不时传出一阵阵开怀的笑声,偶尔还能听见患者在放声歌唱。原来,这种快乐的氛围是吉大一院医务社工带动空巢老人共同完成的“杰作”。
不久前,吉林省生命关怀协会“医路同行”空巢老人医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启动,服务内容包括为“空巢老人”提供挂号就诊、住院期间人文关怀、出院期间社区及养老机构对接、临终关怀等一体化照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在保障“空巢老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的基础上,有效满足其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服务资源、医疗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落差,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效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吉大一院放疗科的欢乐场景就是医务社工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人文关怀的成果。医务社工人员通过带领着老人做游戏、做健康操等多种方式,帮助老年人提高大脑和动手能力的协调性,回忆青春时光,引发情感共鸣。
来自吉大一院放疗科的温馨镜头只是一个缩影。在长春,无论是孤寡老人还是留守儿童、残疾青年,因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而诞生的笑脸还有很多,且遍及整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依托社区扎根沃土
在社会工作开展较晚的城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机构总量严重不足,要推动社会工作茁壮成长,不仅需要开拓者以超强的激情和热度投身其间,更需要深谙本地实际与“比较”之道,寻找一条切实符合当地实际的可行之路。
自2000年以来,长春社区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在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2006年,民政部追认在社区工作近50年的谭竹青为全国“社区工作者楷模”,激发了我市社区工作者学习楷模的热潮,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基于这个良好的基础,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提出了依托社区优势,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培育社会人才的战略构想。
在长春市把3月28日确定为“长春社工日”之后,全市的社会工作之火开始熊熊燃烧。据统计,连续6届参与“长春社工日”活动的总人数多达2.1万余人,社工服务群众超过2.5万人次。“长春社工日”活动的举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长春社工日”确立了把社会工作的依托中心放在了社区,先从体制内行动,从基层做起,然后逐步拓展做大。事实证明,这是后发城市迅速起步并实现较快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依托社区发展社会工作人才机构的主要做法有:社工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领导下进行,提倡由取得社工师资格的社区领导担任机构法人;社区拥有两个以上持证社工即可建站,机构条件成熟即可申报注册登记等。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防止社工专业服务与居委会传统服务相互制约和掣肘。
在民办社工机构的升级建设方面,宽城区和二道区走在了前面,2015年,已发展到社工服务机构能够独立担当中央财政示范项目以及民政部重大基金项目的规模。随着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和服务专业性效果的不断显现,社会工作与社区工作可形成有效契合与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机构的数量不断攀升,进而发生嬗变,实现整体全面的跃升。
倚重高校向阳生长
作为大学城,长春市高校林立,人才济济。统计数据表明,长春市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课的高校已有12所,其中5所还开设了社工硕士班,全市每个毕业季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在480人至520人之间。这是我市开展社会工作特别是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我市把推进社会工作的倚重点放到了驻长各高校,并倾力于在高校与社会之间架起桥梁。目前,全市已经初步形成高校牵引、校区联合、立足民政、推及条线的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格局。
长春市倚重高校彰显专业的突出特点是校区联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与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一起,向全市所有社区和开设社工专业的高校发出倡议,扬起了“校区社工携手,服务幸福长春”的旗帜。此后,各高校社工专业院系纷纷走进社区“结对子”,许多周边区域内没有高校的社区也主动找到高校“联姻”。
吉林大学社工系张仕平教授带领的社工硕士团队,指导长春市首个社区民办机构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树立了可供全市借鉴的标杆,该机构获评全国首批先进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吉林大学田毅鹏教授的社会学博士生团队牵手汽开区锦城社区,帮助红旗锦程社工站创造了“阳光系列社工服务”品牌;长春工业大学张朝林教授率领的师生团队,派遣社工硕士到朝阳区社区挂职委主任助理,在长春城区28个社区开展专业服务,为15个社区的社工机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并担任督导,培养了一大批会做实务、能做项目的“社工之星”;由吉大一院社会工作部牵头的医务社工已经创造了包括宁养、白血病患儿家庭支持等项目的专业服务,开医务社工之先河;长春理工大学由青年教师带领的社会工作专业团队,与社区社工服务机构一道开展的“自闭症患儿家庭”支持系统项目获评民政部二等奖。
长春市社会工作高校与社区合作机制的建立,使高校开阔了教学和学习通道,缓解了社区人才需求压力;社区社会化工作引入了专业团队,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社区中也拥有经验丰富的社工人才,带动高校学生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
长春市倚重高校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另一种尝试是建立社区突发事件社工介入机制。在有关组织的积极推动下,长春市尝试组建“社区突发事件介入专家协调组”,介入对象是特殊困境中需要提供帮助的个体或群体。其中,以困境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为核心内容的“晨光呵护”社区介入行动服务对象多达上千人次,成效显著。该行动干预的对象为监护失当、两刑人员子女、教育失当、失学辍学、流浪乞讨、留守流动、家庭暴力、病残以及受社会不良影响的未成年人。经过专业社工介入,孩子们的心态逐渐转变,一些原本不爱说话、内心充满怨恨的孩子也变得阳光开朗。
倚重高校发展专业性社会工作的另一个方面是,立足民政、发展条线,日渐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工作格局。在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协调倡导下,高校理事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推进社会工作向各条线延伸。目前,吉大一院和省医院均已成立了社会工作部,开启了医务社会工作。
放眼未来前路漫长
虽然我市社会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累累硕果,但是距离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很远。那么,未来我市还应当如何加快推进社会工作、扩大社会工作的受益人群并提升服务质量呢?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唐天正认为,需要从“顶层制度设计”“提高领导对社会工作的认识”“把社会工作纳入民政工作考评”等方面着手,激发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专业人才和机构建设。
唐天正表示,尽快形成相对统一和稳定的社会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规范至关重要,还需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岗位、职称、薪酬和考评制度。此外,就民政而言,可以加强对新兴业务的考评指导力度。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新的领域迫切需要综合考评和指导性指标,来对各个环节的发展进行鼓励和引导,这样才能推动我市的社会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