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专家首次获得最高科技奖
军工科技水平代表我国科技水平最前沿
据北京晚报报道 昨天上午,设立于新世纪伊始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迎来了第十三届获奖者——王小谟和郑哲敏院士,他们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21位和第22位得主。
从2000年开始,我国对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2012年度是该奖产生以来的第13个年头,除了200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及2002年和2006年有一位院士获奖外,其余年份都有两位院士获此殊荣。
记者整理这22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资料发现,从13年的奖励情况来看,基础学科、应用学科都有涉及。
2012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哲敏,中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院士。
这也是中国首次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军工装备专家。
此外,有16名获奖者年龄在80岁以上,占总获奖人数的73%,大多数院士有海外求学经历。在获奖领域方面,医学、化学、农业及生物学相对较多,这三类共有9位院士入选。
记者发现,航天、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也是国家近几年发展的重点。这与近几年我国航天科技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不无关系。在航天领域,2003年,航天科学家王永志获得最高科技奖,在2009年,著名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也获此殊荣,而当年另一位大奖得主谷超豪,也为我国尖端技术特别是航天工程的基础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稀土开发也是近几年国家的重要课题,为我国的稀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徐光宪,于2008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也是对能解决国内民生重大问题者的一种奖励。记者发现,有三位农业专家获此殊荣,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小麦之父”李振声。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工作50多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小麦之父”、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则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
(原标题:军工专家首次获得最高科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