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女美鹿还谈到,除河西的敦煌,在我省东部和其他地方,可供艺术家们开采创作的东西同样有很多。天水是羲皇故里,在这里,围绕三国时期诸葛亮、刘备、关羽、曹操、张飞等历史人物,老百姓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从这每个故事又能延伸出很多舞台艺术产品;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也早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重视,几年前,曾出过一部名为《麦积烟雨》的电视剧,但并没有引起轰动。说起汉将军李广,想必了解中国历史的海内外华人都知道,根据他的传奇故事,全国出过许多戏,我省也曾经排过秦腔戏《飞将军李广》,但在全国并没有形成气候,因此,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我省的大地湾遗址,在世界考古界引起过轰动,敦煌舞能“活”着走下来,那么,如今呈现在世人面前被誉为“绝世珍宝”的大地湾文明,同样可以为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创作资源。当然,什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敦煌壁画艺术的挖掘和开采,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相信,对大地湾文明的艺术再现只要有艺术家的努力,让它在舞台上再现,绝不是一种空想,而且这些都是我省独有的。因此,挖掘西部的、甘肃的、别人又无法替代的东西,让它们活现在舞台上,这样我们的戏剧创作之路才会越来越宽。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也是舞台艺术的资源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其中保安族、东乡族、裕固族是我省独有的民族,他们有着浑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也在注意发掘、展现他们民族特点。但多年来在艺术创作上基本形成一个模式,即少数民族舞台艺术大都局限于展示他们的民俗风情、服饰,注重的是演员的技巧和舞蹈的调度,“注重的是腿抬多高,舞台跨度有多大”。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就说过,“这种观念造就了一批穿着紧身裤去跳藏族舞,半高跟鞋去跳民族舞的演员,也造成了许多民间舞蹈团将芭蕾作为必修课,却总是没有真正的民族舞作品。而电视综艺晚会则令民间舞蹈停留在欢娱和情绪化的角度,居于搭配角色。”就此,肖女美鹿说,少数民族舞台艺术更多地展现他们的民俗风情、服饰,这并不能说不合适。因为人们了解他们也就是从他们的服饰、风俗习惯,他们的传统文化开始的。但也应该看到,当代舞、现代舞、古典舞等不断革新,娱乐生活多元化的今天,人们通过电视、网络就可以了解全国各地少数民族的舞蹈、民俗风情,这些看得多了,观众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因此,要让我们的少数民族舞台艺术引起世人的关注,还必须走更新之路。今天的藏族舞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藏族舞蹈在肢体语言、音乐语素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我省甘南属安多藏区,这里的藏戏不同于四川阿坝地区的藏戏,也不同于西藏的藏戏,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而我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保安族,也许人们了解更多的只是保安腰刀,但对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态式等知道的人并不多,这些其实都是丰富的艺术宝藏,这些我省独有的东西,更值得艺术家们去关注。
去年,云南省一部“原生态”民族舞剧《云南映象》曾引起中国舞台的轰动,它是一台将当地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展现了当地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剧中使用的道具、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原型。肖女美鹿认为,《云南映象》描写的是少数民族的生活,但其中加入了非常厚重的历史感,加入了遥远的、神秘的,不为人所知的人类的共性:吃苦耐劳,对大自然的忠诚,这些都值得我省艺术家借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缺少对民族舞蹈发自内心的尊重、热爱,以及学习、研究的真功,缺少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神圣感,是难以创作出好的艺术产品的。
有关革命历史的题材,在我省也是很丰富的。长征时期,会宁是三军会师的地方,天险腊子口、哈达铺、六盘山,河西西路军的悲壮故事,现在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并不完全了解。肖女美鹿说:“反映我省本土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台作品,在全国能叫得响的可以说还没有。
戏剧演出逐渐走向低谷的今天,戏剧要重新占据市场,剧团要走出困境,从根本上来说,不能忽略舞台艺术内容的挖掘和扩展。我们不只有敦煌,我们可以发掘的东西很多。走自己特有的艺术创作之路,这才是最重要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