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以文化产业助推绿色崛起———行唐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推动绿色GDP发展?行唐县将培育壮大文化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制定了“一城两轴三片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助力全县经济绿色崛起。
高起点规划
为文化产业崛起定位引航
行唐是千年古县,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点279处,县级以上非遗39项;行唐是革命老区,中共中央工委和晋察冀军区曾在这里驻跸,全县革命遗址157处;张建霞割肝救公爹的孝义故事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红枣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行唐大枣之乡”、“中国优质大枣产业基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行唐为“中国红枣文化之乡”,挂牌成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
如何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经济”优势?该县在坚持项目立县的同时,明确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激发活力的突破口,在国内较少编制的情况下,与顶级科研院所专家对接合作,借助“外脑”为行唐文化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定位引航,聘请资质一流的北京翼翔江海创意咨询中心担纲设计编制《行唐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不只是请进来,该县还主动走出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带队组成考察团,先后到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河南新郑、山东台儿庄等地学习考察,参加2014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厦门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力使行唐文化产业真正建立在高水平的规划基础之上。
通过考察调研,结合行唐实际,确立了行唐文化产业“千年龙邑,文化枣乡”的文化形象和“中国红枣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基地、省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发展定位。明确了“建好一个文化城市,培育两大产业集群,打造三大产业片区,建设一个产业基地,抓好十六个支撑项目。”即“123116工程”发展思路,确定了“一城(县城龙州镇)聚集,两路(省道203、241线)为轴,三片(红枣文化产业聚集区、道教健康养生文化产业聚集区、生态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区)成区。”即“123”文化产业布局总体框架。一幅欣欣向荣的文化产业发展蓝图在这里徐徐展开。
为使规划更科学,既着眼当下,又顾及长远,该县成立了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对北京翼翔江海创意咨询中心提交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8次组织国家、省、市专家及县内文化产业初审委员会成员、文化界知名人士主持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最终形成了《行唐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建设一个文化城市:即以复建、装饰县城升仙桥路-西街-幸福路“百年老街”为启动点,下大力对行唐县城的街道、建筑、景观进行文化包装再造,彰显千年古县、文化枣乡、革命老区的文化底蕴;整合文化资源:把县城打造成历史文化体验旅游区。
县城西街将恢复历史风貌。作为行唐县城最早的街区,县城西街至今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按照规划,对此街巷及其附近延伸的幸福路、升仙桥路进行复古(清末民初风格)建设,着眼于建设千年古县历史文化街区和城市客厅,打造行唐县城旅游新亮点。
实施行唐县城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一河两岸两园四街一广场”,即:一河两岸即以颍水河为轴,在两岸绿地布置雕塑文化墙或雕塑群;两园即玉城公园、龙州公园;四街即龙州大街、玉城大街、香港路、升仙桥路;一广场即城市规划中规划的文化广场。在规划区主要街区、公园、广场等空间,建设行唐古今著名人物雕塑、感动中国孝义模范文化园、红枣文化植物景观、行唐塔、街头民俗文化雕塑、历史典故碑刻、主题文化公园、主题文化广场等,为行唐县城打造特色文化符号,实现城市即景区。
培育两大产业集群:即红枣文化产业集群和生态文化产业集群。
擦亮“金字招牌” 打造红枣文化产业集群
从京昆高速公路行唐北口下来,沿省道203线北上再转省道241线向西北方向行驶十多公里,就可以看到群山环抱、树木掩映中的一层层梯田和正在施工的建筑群,这里就是总投资13亿元的行唐县神树湾红枣文化产业园。
穿过园区口两棵千年枣树雕制的龙形拱门,西边是刚刚建成的长达300多米的仿木柳园长廊,东边几台钩机、铲车正在紧张施工。“这是正在建设的旅游接待中心,依山而建。”园区负责人刘记云边走边介绍,“你看,前面正在施工建设的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目前工程主体基本完工,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里面建有红枣文化博物馆、红枣展览室、写生室以及红枣新品种研发室等,明年‘五一’节装修完毕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园区还规划了精品枣园、百年枣林、枣木杠酒庄以及与大枣有关的神话传说建筑乐羊亭、乐羊雕像、女英庙等十多个景点,目前正在申报A级旅游景区。
按照规划,红枣文化产业集群主要发展红枣种植65万亩,按照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思路,突出绿色理念,加强红枣文化研究,发展红枣食品药品加工业、红枣餐饮业、枣木工艺品加工业,尽可能地延长产业链,增加红枣产品附加值;通过建设红枣养生中心、红枣商埠、红枣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尝试发展体验式旅游,打造红枣采摘、观光、养生、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加强红枣文化艺术创作表演,利用文学、书法、绘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加强对外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行唐、走进行唐,增强行唐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构建生态文化产业集群
眼下,走进独羊岗乡差取村大沙河畔,一眼望不到边的白沙滩上随处可见新栽植的白杨、国槐、银杏、柏树等树种,亭亭玉立,形成一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翻过几座沙丘,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樱桃、苹果、柿子“珍果园”,这就是由河北盛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大沙河生态恢复休闲观光示范园。
“以前这里曾是千顷芦苇、鱼虾丰富、鸟类繁多的生态走廊,天蓝水清,生态环境相当的好,儿时经常在这里玩耍。如今这里变成了大片的沙滩,家乡人说县里有规划大沙河项目,于是我决定在这儿投资置业,建设服务省会绿色生态湿地长廊。”公司董事长刘新朝说,“立足丰富的沙滩资源优势,我们将在这里开发琉璃湖,建设水上乐园娱乐中心项目,恢复湿地原生态系统,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林果采摘、休闲垂钓等项目,力争把这里建成石家庄北部规模最大的省级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按照规划,生态文化产业集群以生态资源为中心,重点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生态科学理论研究以及生态知识科普推广,发展生态旅游、资源再生加工、循环利用型工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观光、生态休闲农庄等农业产业,推进生态型产品设计、地理标志保护和有机产品认证工作,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国家公园、循环经济型生态产业园区,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开展生态文化艺术创作表演,让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打造三大产业片区:即九口子—口头—上闫庄红枣文化生态产业聚集区,缶山—上方—城寨道教健康养生文化产业聚集区,差取—安太庄—红领巾水库生态休闲文化产业聚集区。
红枣文化生态产业聚集区。以建设中国红枣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和体验基地、太行山旅游廊道中的特色文化生态度假区为目标,以“红枣种植、加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养生度假等业态”为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两岭口枣乡驿站休闲娱乐综合体、鳌鱼山万亩枣林梯田景区、枣乡传统村落田园形态保护、国际红枣文化博物馆、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枣木杠酒庄群神树湾红枣文化园、枣木根雕和工艺品等产业项目,周边配套建设旅游商业服务设施,形成以“红枣文化”为主题的产业集群。
健康养生文化产业聚集区。以“文化旅游、文化研究、中医药养生、工艺美术品生产销售”为主导产业,整合行唐独具特色的许由隐士文化、玉皇故里文化等道教隐逸养生文化资源,重点建设玉皇庙建筑群、缶山药王养生文化景区、许由祠(箕山公神庙)、女英庙、许由冢、巢父塑像和巢父问答碑、隐逸静修养生文化园、牛王寨生态休闲度假景区、伏流易园等项目,形成道教养生休闲文化、隐士文化体验旅游于一体的道教健康养生文化产业集群。
生态休闲文化产业聚集区。按照“一河串三园”的总体布局,形成生态有机农业种植、休闲农庄度假、乡村旅游、休闲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文化产业集群,让闲置的生态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把大沙河河滩建成环省会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和省会市民生态休闲健身运动乐园。
建设一个产业基地:即行唐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行唐剪纸、柳编、花鞋垫、猫头鞋、虎头枕等传统手工艺品源远流长,新兴起的苏绣、十字绣、串珠、钻石绣、丝带绣、汽车坐垫编织遍及全县。
围绕这些工艺美术生产,加强文化创意设计。按照规划,行唐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发展工艺美术生产为主体,以“工艺美术生产,文化创意设计”为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九口子乡枣木工艺品,口头镇、玉亭乡、上方乡汽车坐垫加工、电脑绣品,城寨乡、龙州镇、翟营乡布艺、电脑绣品以及动漫衍生品加工基地,独羊岗乡剪纸、只里乡柳编、安香乡石雕加工基地等10个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按照规划,到2020年,该县年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财政贡献1亿元左右;规划期末,年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财政贡献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5%以上,其中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7家,5亿元以上的3家,10亿元以上的2家,实现行唐由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