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石导语:按照熊晓鸽与卢志强对于IDG业务的分割,包括IDC数据业务和IDG的咨询在内的“运营业务”,都将在此次收购之后,成为泛海集团旗下资产,熊晓鸽则将继续掌控IDG资本的投资业务。
文|砺石商业评论 编辑|付迎爽
熊晓鸽,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拓荒者之一,在IDG资本长达二十余年的耕耘之后,修得了意料之外的善果。
他的美国老板,IDG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帕特里克·麦戈文在2014年3月去世,IDG也因此面临待售局面。但想要拿下这样一家全球营业收入26.8亿美元的行业巨头,仅凭熊晓鸽一己之力实属勉为其难。
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
因此,在这次国际并购中,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作为熊晓鸽的盟友,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位中国商界的传奇人物,不仅在收购中力挺熊晓鸽,更通过对IDG的并购,在国际市场中再下一城,进一步增强了其海外业务的影响力。在利益各方看来,这都是一次多赢结果的运作。
这已经不是卢志强第一次扮演“巨头盟友”的角色,在此之前柳传志、王健林、贾跃亭等大佬,都曾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到过他坚定的支持。王健林甚至曾经在2014年香港上市的时候公开表示,对自己帮助最大、最感激的朋友就是卢志强。
80年代至今多年的商场经营,让卢志强收获了超然的江湖地位,但强如泛海集团也在近些年面临迫切的转型需求,更加注重投资金融、战略投资业务在集团中的业务占比。2014年以来在,泛海国内外金融业务、战略投资布局中大举进攻,收获颇丰。
而对于这次跨境投资运作而言,常年浸淫在地产、金融行业的卢志强,之所以选择收这些看起来与主营毫不相关的业务,显然是看到了在投资之外,IDG更多不为人知的价值。
“瓜分”IDG:熊晓鸽与卢志强各取所需
IDG董事长麦戈文对于中国情有独钟。早在1993年,就交给熊晓鸽2000万美元,让其开拓中国科技类企业的早期投资业务,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以说IDG在中国投资业务的成功,推动了包括阎炎、沈南鹏、刘飞、张颖等资本大佬,与国际大型风投机构结成各种同盟关系,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中国市场中来。
支撑着这个大规模投资基金发展起来的,是IDG集团最初发展的媒体与市场研究业务。麦戈文在1967年创办杂志《计算机世界》之后,陆续在全球97个国家打造了179本杂志、以及超过400家网站,目前是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科技媒体公司。
在中国,IDG采用各种方式,与内地企业共同创办各类报纸、杂志、网站60余种,不仅有各类科技类媒体,还包括《男人装》、《时尚芭莎》、《华夏地理》等等时尚和消费类媒体。
IDG集团旗下的另一项重要资产,是全球知名的信息技术、电信行业、消费科技市场的咨询、顾问与活动服务专业提供商IDC。
这家企业不仅有庞大、详实的科技行业数据库,还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000名左右的分析师,和大量企业咨询顾问,对90多个国家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业务营销机会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为泛IT行业的客户提供顾问咨询服务。
受益于国内各类媒体和咨询机构的数据引用,IDC在中国有着非常广泛的知名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IDG资本业务。
按照熊晓鸽与卢志强对于IDG业务的分割,包括IDC数据业务和IDG的咨询在内的“运营业务”,都将在此次收购之后,成为泛海集团旗下资产,熊晓鸽则将继续掌控IDG资本的投资业务。
泛海在最近两三年的时间里,在并购方面一直比较激进,但大部分业务仍然围绕着金融板块在做。在传媒业务方面,泛海早年有所涉猎,并拥有国内最大的财经报纸之一《经济观察报》,但这块业务相比泛海的金融业务、地产业务非常小,一直以来也不是整个集团发展的业务重心。
很显然,在金融板块布局日趋完善之后,泛海已经开始觊觎更多科技与媒体行业优质资产的战略投资机会。
转型的泛海更加看重投资业务
2014年以来大力发展金融业务的泛海,在这笔交易中对熊晓鸽手中的投资业务没有一点染指,而是在提供资本支持的同时拿下IDG的“传统业务”,这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泛海集团一直在开展房地产和相关的建设业务,见证了行业从兴起到繁荣的全周期。但从2015年开始,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变化,泛海内部明确行业已经从“黄金时代”转向了“白银时代”,因此确定了地产+金融+战略投资三分天下的业务与战略布局。
按照泛海控股(000046,股吧)的规划,其战略投资业务不能盲目进行,而是“必须服务于公司的整体战略,最主要的是关注公司核心业务(金融+地产)业务之外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项目”。
泛海希望通过战略投资业务,来与目前公司现有的资产结构形成互补与平衡,进而达到业务结构、产业周期的平衡,并最大化的获得投资收益。
在投资方面卢志强一直都有非常独到的手段,再加上其多年来经营积累的深厚商界人脉关系基础,总能拿到非常优质的投资机会,因此被冠以“资本猎手”的称号。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泛海拿下了包括联想集团股权、万达影视、新奥股份(600803,股吧)、中民投、中信股份等在内的优质企业股权,并长时间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历程当中,获得超额长线收益。
IDG正是卢志强最新的目标。从各方面看,它都非常符合泛海对标的选择的标准:
第一,优质的海外业务是泛海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寻找的;
第二,媒体和泛IT研究、资讯业务,与泛海目前的核心业务金融、地产、能源业务形成较高程度的互补;
第三,总体上看,这次交易的价格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但如果以目前网传的约 10亿美元(泛海所占比重暂未公布)的价格来看,那么这还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毕竟其2014年的全球营业收入有37.5亿美元。
本次收购的另一位主角、拿到IDG全球投资业务的熊晓鸽也认为,即便单纯从财务角度来看,IDG集团作为被投标的,本身也是优质的,这是一笔很好的投资。
对于泛海来说,毛利率较高的媒体、咨询、会展等业务,本身就有着有非常好的回报潜力,而以IDC为主的研究业务,则具有更多财务数据所无法体现的价值。
IDG对于泛海有何价值?
梳理熊晓鸽治下IDG投资在中国的投资布局,科技互联网、泛娱乐与消费升级是三大最关键的板块,这些领域的大量优秀企业如美图、吉比特、周黑鸭、哔哩哔哩等企业快速发展,给IDG带来了非常好的回报。
根据统计,IDG二十年来已经有70多家被投企业公开上市或者被并购,这个成绩单在业内名列前茅。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IDG的媒体与研究业务同样功不可没。
1993年进入中国之后,记者出身的熊晓鸽,立刻将《计算机世界》引入中国,并快速扩展至13种期刊,并在随后将《时尚》杂志引进,布局消费时尚类业务。
《电脑爱好者》、《IT经理世界》、《时尚旅游》、《时尚家居》、《时尚新娘》、《男人装》、《芭莎男士》等等等等,IDG在中国的媒体业务,利用媒体人的触角,将目光聚焦在IT互联网、时尚产业、消费升级为主的一系列细分领域之中,发掘其中优质的前沿科技、优秀企业、优秀的潜在创业者。其触角范围之广、数量之庞大,是任何一个同类型投资机构都不能比拟的。
结合IDC在全球范围内对IT、电信、消费科技等领域的资讯、数据分析,IDG投资有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发展趋势、业务机会有更明确、精准的判断。
总之,IDG旗下运营业务的分析与洞察能力,可以帮助IT专业人士、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做出基于科技事实基础之上的决策,从而使商业目标,投资行为得以有效的实现。
相比其他投资机构,IDG集团的这些媒体、研究、咨询业务,是其区别于其他投资机构非常关键的特质,也是卢志强将其视为重要投资机会的关键原因之一。
有关战略投资标的企业,卢志强很少有过公开的表态,但一份来自泛海集团旗下经济观察网的新闻稿中,专门提到了他的一些观点。
对于此次收购,卢志强认为“IDG在全球范围形成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使其成为了极具吸引力的战略投资对象,而投资IDG是泛海全球化战略布局的自然延伸”。
另外,他还对IDG未来业务做了简单的规划:“中国泛海将给予IDG现任管理层最大的自主权,鼓励其实施既定的业务发展战略,并且在资金和商业资源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巩固IDG的市场地位”。
这种“超常规”的待遇,显示了IDG的媒体、研究、数据等业务在卢志强心中重要的价值。收购这些业务,意味着未来泛海将以媒体、数据、研究等业务“触手”为基础,在国际范围内的泛IT领域、消费升级、泛娱乐领域做更多的布局。
这对于任何一个投资机构来说,都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的 “护城河”,IDG资本在中国20年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也与这些投资之外的“运营资产”密不可分。
对于将战略投资视为核心业务之一、并掌控大量金融机构的泛海来说,拿下这部分资产,对旗下的投资业务会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