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学懂了财经金融 你离真正赚钱还很远!
有一句话调侃喜爱鸡汤文章的人: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估计满腹财经金融理论知识的人最怕别人问到怎么快速赚钱,哪个行当赚钱,怎么买房赚钱,甚至什么价位买哪只股票赚钱了。
如果掌握了赚钱的终南捷径,那不早就财务自由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了,干嘛还在研究财经金融呢(除非研究财经金融就是要追求的理想生活)?
是的,把财经金融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财富收益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使懂得了做人道理,还得亲自实践,并建立自己的三观体系,或许才能较圆满的过完这一生。
赚钱和财富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天时、地利、人和众多因素合力的结果,掌握一些财经金融知识,不一定能赚到钱,但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
1、理论转化成钱,隔着一定的距离
理论知识有些曲高和寡,听起来高大上、逼格高,但一般人较难理解、不接地气,感觉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远不如具体指名道姓的容易理解,如“通过税费进行收入的二次调节分配,缓解贫富分化”就不如“向富人多收税,把收上来的钱发给穷人”来得直接。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体、用、术的问题。
所谓体是理论核心,是基础知识,是亘古不变的原理;用是根据体的理论知识发展出的具体运用,是把理论落地;而术就是具体的操作实施了。
能量守恒定律就是体,由它可以推论出能量可以相互转换,但不会丢失,于是就有了势能转换成动能、动能转换成电能、电能再转换成其他各种能量(动能/热能/风能等),这即是水电的原理,而电机的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工人的招募/推广销售等就属于术。
可在这三个环节只有“用”和“术”赚钱了,虽然它们都来自于“体”,可发现“体”的人没赚到一毛钱的收益,反倒是发电厂/电机厂/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工人/销售业务员等赚得脑满肥肠。
于是你也就理解了,知识渊博的老教授坐在书房里,冥思苦想了一辈子,殚精竭虑、皓首穷经,但却穷了一辈子,因为他们一直在研究“体”,压根就没沾边“用”和“术”。
同理,财经金融知识就类似于“体”,要想把它转换成财富就得多接触“用”和“术”,即多实践——炒股、买房、实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民间借贷……不能把理论束之高阁,为了研究而研究,一味的空谈理论知识,而要用扎实的理论功底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升华理论,形成互动的反馈循环,这是最理想的“有了财经金融知识就赚钱的模型”。
可现实远非如此,估计你大致也猜出来了,理论学习较为容易,可实践却千变万化,并且是有门槛的。
2、除了理论,实践并优化自身条件
有理论知识的人不少,可是在实操阶段却绊了个跟头——炒股得有本金吧、买房得有首付款且征信良好还要有月供能力吧、实业投资得有筹资/招人/管理/销售的能力吧、民间借贷除了本金还得有风险把控的本事吧……
所以,光有财经金融的理论知识确实不能保证一定赚到钱呵。
因此,除了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中完善“用”和“术”,优化自身的投资条件,并夯实自己的投资基础——努力工作积累自己的首笔投资资本、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方便以后的银行贷款、细心观察留意身边的潜在投资机会、积累人脉应对紧急关头的不时之需、预备好筹资渠道在必要时能提供现金流……
所有这些未雨绸缪都需要用漫长的时间去添加完备,财富的增长是一个人全部资源要素的组合发力,其增长的高度取决于最短那个木板的长度。
稳妥的财富增长方式是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和领域寻找潜在的机会(以工作为圆心,上下游四处延伸),坚持不熟不做的原则,降低磨合和认知的成本。
定期理财“稳盈宝”,背靠具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背景的金融界网站“盈利宝”平台,年化收益高达6.0%—9.5%,产品期限从30天-365天不等。在运营了一年多的时间里,平台实现了零逾期、零坏账的业绩!可以放心投资!
关于进入陌生领域,要有本金亏损的谨慎心理准备,因此应让投资金额在自己风险承受范围之内,哪怕失败,就当是积累经验学习了,努力保留东山再起的机会。
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知识/经验/眼界/资本/判断),财富的增长同样有很大区别,媒体上追捧的致富方式不一定就适合自己(通俗的话就是“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条件(风险承受能力/把握管控能力等)慢慢摸索。
但对于那些本身无甚积累(资金/人脉/经验等)的人来说,还是建议可以适当冒进一些,因为这些人本身一无所有,更需要逆袭的机会(成功则翻身,不成跟之前一样).
这些基础工作做好了,只是做到了尽人事,接下来就是听天命——等风来。
3、当万事俱备后,你只需要等风来
你要明白一个道理:资产泡沫的泛起和财富机会的降临带有极强的偶然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也别指望别人给你明确一条财富的康庄大道。
什么时候有风,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风力多大能吹多久,几乎没人能预测,随着信息传播的疾速而带来的正反馈机制,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呼啸而至戛然而止。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判断正确与否会影响到结果,财富的差距即来源于此,财经金融知识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出来了)做好自己的事,静静的等风来。
于是,我们也就深刻理解了资产配置的精髓:人越年轻权益类投资(股票)和有泡沫潜质的投资(房产/创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年龄越老固定收益的债权类投资(存款/国债/公司债等)所占的份额就越高,因为年轻人来日方长,有得是时间去等待风,并且可以多吹几次,而老年人的机会却不多。
过去的近四十年,我们经历的哪一次财富暴增机会不带有风的助力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贸开始活跃,商贩倒爷攫取了第一桶金;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让上游资源/原料供应商赚了个盆满钵满;
1998年房改后,地产行业突飞猛进,许多人因买房实现财富暴增;
2001年加入WTO后,制造业和外贸迎来黄金十年;
2010年之后多轮创业带来的风投/创投(团购/互联网金融/O2O/二手车/直播等)机会,让许多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一夜成名;
还有历次的股票牛市行情(1999年的519行情/起始于2005年股改的大牛市等)
是的,看你是否站在了风口上。
我们总喜欢预测趋势和结果,但常常被打脸,因为影响事务发展的因素很多,是非线性的,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且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以致共振,其结果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那如何破解?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4、请牢记,知识转化为财富的公式
此时,我就回答你“懂了很多财经金融知识却不赚钱”的疑问,请记住如下公式:
扎实的财经金融知识+娴熟的投资理财技巧+过硬的自身条件+等风来=大概率赚钱
你只是有财经金融知识,没有投资理财的技巧和手段,自身的基础条件(投资金额/资信状况等)又差,还没有风(运气),怎么可能赚钱?除了有理论知识的“体”,还要去实践“用”和“术”,三者连贯一体才能达到财富的增加。
所以,你要结合这个公式,对比自己在哪方面有所欠缺不足,着力的去弥补和强化。
前文已经说了,资产泡沫和财富机会带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正如公式所描述的即使你把这些条件都满足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赚钱,只是提高了赢钱的概率。
所以,你也就不要纠结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小学文化或文盲的人都成了老板,上了学的反而成了打工仔(除了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状况不说,更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来看他们所占各自人群的比例,而不能拿个例当普遍现象).
因为,追求大概率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小概率不可能事件(花2元中500万,头天买只股票第二天天就涨停等)不具有复制性和参考性。
一个人赚钱的多少是他所能调动/运用总体资源能力的体现,一个家庭财富的多寡是一家人整体调动/配置资源能力的体现,是均衡能力的结果。
当然,社会的财富总量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每年增加,也有一个数值),一个人的多占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少占,谁有这些能力和运气,财富就垂青于谁。
(点击查看更多详细投资计划)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金融界理财微信公众号:财主小报(jrjmoney)
文章整理自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