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京发布了首期 “中国财税研究报告”——《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建立结构性财政平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理事兼院长郭庆旺教授,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吕冰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经智库》编辑部主任、财经系主任杨志勇,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王晓洁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二处处长、副研究员段炳德以及等多位业内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了深刻的点评,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了报告发布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全新定位突出强调了财政对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为财政自身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方向。” 郭庆旺教授在致辞中开门见山说道。
他进一步表示,当下媒体热议的多个关于财政政策改革以及降低企业税率的问题,其实大多是只看到硬币的一面:一方面有些专家呼吁增加政府财政性支出,提高国民社会福利;另一方面有些专家主张降低企业税率为企业减负等,但这一增一降中间的缺口,用什么来弥补,却鲜少有专家进行系统的论述。
自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已连续数年存在结构性财政缺口,并且缺口数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由2008年的0.4%逐渐扩大到2015年4%,表明用结构性财政可持续性衡量的政府风险水平也逐渐上升。“虽然目前来看,我国近几年的结构性财政缺口尚处于较小、可控的范围,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我国结构性财政缺口存在进一步扩大的风险,因此应该保持警惕,在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应时刻关注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的压力。”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讲师、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戎,在发布会上说道。
李戎介绍,《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建立结构性财政平衡》报告从结构性财政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包括国际经济衰退,国内经济从高增长向中速增长的新常态过渡等。报告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概述研究财政可持续性的目的意义以及当前财政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二是描述政府收支状况,并从中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支出以及财政收支平衡的角度分析我国政府财政发展基本情况;三是从周期性波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结构性财政平衡状况;四是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从1978年到2016年的过去38年期间,我国财政赤字逐年上升,这一方面预示了结构性财政缺口在逐年扩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近年来稳步推行的积极财政货币政策的结果。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等四个方面来看,目前中央政府财政收支缺口较小,随着近年来由于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大,中央财政收不抵支的情况预计未来会逐渐扩大。地方政府由于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现状,导致收支平衡一度呈现较大的缺口,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将承受较大的压力。。
因此,报告从提高潜在产出水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区域中心城市、重构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完善财税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结构性财政缺口的政策建议。
随后,发布会进入专家点评环节。杨志勇指出,财政赤字率高低的底线是财政的可持续,从这个来说,这个报告非常有意义,它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以政策为落脚点,强调了结构性中经济潜在的增长趋势,揭示了财政可持续的重要性。王晓洁表示,财政可持续问题是个老话题,然而,站在今天的时点上,我们面临新的问题:如何构建结构性财政平衡?必须注重长期经济活动中政府收支平衡问题。段炳德指出,结构性财政平衡这个话题国内研究的不多,李戎博士的报告很好地结合了“新、实、用”,尤其是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对策建议,包括怎么优化支出结构,怎么优化税收结构,怎么制定下一步的财政政策等。
吕冰洋在总结发言时指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是遥遥领先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影响力还不够。我们也希望以此报告的发布为契机,促进财政学研究从书斋走向社会。”他说,财政看上去是没有门槛的,每个人都可以谈都可以说,但作为我们学术界,我们有责任厘清基本的概念,普及财政学的知识,引导社会舆论正常健康的发展。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主持了发布会。他强调指出财政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涉及社会、政治、国家战略等等综合性问题,所以我们推出中国财税研究系列,是为了因应财政作为国家治理手段,更好发挥象牙塔内学者对于资政启民的作用。该报告系人大重阳“中国财税研究报告”第一期,接下来还将陆续发布更多报告。
责编:任梅子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