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1月22日,上海市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的主要举措。
《行动计划》阐述了2018-2020年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纲领。《行动计划》的发布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为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方向指引和实现路径。
《行动计划》提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确立以人民币产品为主导、具有较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创新高效、透明开放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并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对于上海将如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行动计划》给出了三个方面的预期性指标:其一,金融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即到2020年,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规模显著扩大,国际债券规模显著增加,上海金融市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上海外汇市场交易规模显著扩大;其二,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即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安排更加完善;其三,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即到2020年,上海金融人才结构明显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高。
围绕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行动计划》从六个方面阐述了2018~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主要包括:一、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二、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增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三、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增强金融创新活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四、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五、扩大金融开放合作,提升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发布会上,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郑杨表示,未来几年,上海将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从“五个维度”持续发力:
——着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重大部署,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内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集聚和发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沪发行人民币债券,建设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
——着力深化改革创新,继续当好先行先试排头兵。全力配合支持证监会、上交所推动科创板及注册制试点落地,深化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为全国金融业改革创新积累经验。
——着力集聚优势资源,健全体系提升行业竞争力。积极吸引各类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加快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推动更多国际性金融组织入驻上海,提升金融行业竞争力。
——着力增强市场功能,配置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支付清算中心。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集聚优势,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创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着力防控金融风险,维护安全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金融风险管理与压力测试中心,争取金融产品、技术应用、机制创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试。加快与国际接轨,建设金融法治高地、金融制度创新高地和金融人才高地,形成国际一流的优良金融生态系统。
另据悉,近期上海将召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会议,全面部署《行动计划》明确的各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在金融创新和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基本建成的目标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