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霸王河生态公园已成为乌兰察布市一道亮丽风景线
本报记者 常晓萍摄
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是集宁区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是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的转型时期,更是做活“三篇文章”、推进“五城联创”,全面塑造提升集宁新形象的攻坚时期。全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内蒙古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三篇文章”、“五城联创”为统领,着力打造“五大基地”,建成“两个中心”,发展“四大新兴服务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基础,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奋斗目标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递增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7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递增9%和10%,经济总量在自治区同类城市中的位次前移,力争迈入中等行列。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做大做强种子工程。把种子工程建设放在农牧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位置,实行最严格的市场准入。以民丰种业、嘉恒农科、朋诚养殖、兴大业农牧、雪原乳业等企业研发、推广为依托,加快企业自主创新示范步伐,大力发展原种薯、优良种猪、优质种鸡三大高端“种业基地”,做深、做精、做大种子工程,带动周边地区的良种扩繁。到2020年,马铃薯脱毒苗生产能力达到1亿株,微型薯生产能力达到2.5亿粒,建成辐射全国的种薯生产基地;商品仔猪供种能力达到百万口,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优质种猪基地;种鸡供种能力达到15万套,建成辐射旗县及周边地区的优质种鸡基地。依托土地无公害认证优势,加强农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成霸王河上游蔬菜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创新和集成推广运用,发展无公害和绿色有机蔬菜,积极培育和申报地理标志商标、驰名品牌,切实做好绿色有机品牌。
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存量提质、增量做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3亿元,年均递增9.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0家,过10亿元的企业5家。“十三五”期间,建成内蒙古双汇火腿肠12万吨、奈伦精淀粉2万吨、马铃薯冷冻薯条5万吨加工项目,建成以马铃薯深加工为主的13平方公里食品加工园。力争到2020年农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0亿元。全力推进新奥气化工业燃气项目以及京宁电厂二期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努力构筑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以华为云计算、中信国安为基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社会服务呼叫系统等云产业,把信息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打造信息产业基地。以福瑞健康产业园建设为中心,加快天宇达生物制药、京东药业等项目建设,争取培育2家产值超10亿元,利税超亿元的龙头企业。立足发展基础和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皮革和木材两大地方特色产业,打造皮革木材特色制销基地。
打造服务业发展新高地。把物流业作为做活“三篇文章”的切入点,以物流园区为主战场,促进物流业增量提质。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充分发挥蒙晋冀(乌大张)经济合作区的经济协同发展作用,努力提高园区的产业集聚力和承载力。继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向东、向南服务京津冀晋,向西连接呼包鄂银,向北开通俄蒙欧资源进口和国内产品输出通道。通过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建设工作,建立集宁海关与内蒙古其它口岸及天津港、曹妃甸港的互联互通机制,将园区逐步建成利用俄蒙欧资源加工贸易企业的投资洼地和国内产品输出的主通道、集散地。到2020年,园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十三五”期间,把集宁区打造成为东进西出、北开南联的物流节点城市。以高铁和机场建成为契机,打造高铁站区商务圈和临空产业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把高铁商圈和临空产业园打造成为乌兰察布市立体交通的枢纽、中心城区的亮点、商务经济的高地和面向国际的窗口。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2至3家国内知名品牌商业体。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3亿元,年均递增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6亿元,年均递增10%。依托首都超级城市群,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准确把握消费需求新变化,重点发展文化、养老、体育、医疗保健四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坚持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以“构筑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首都后花园”为目标,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优美环境的需求。以“五城联创”为契机,强化生态建设,继续拓展绿化空间,到2017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高质量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打造远郊风景林体系;建设城市北部防护林,大力发展公路、铁路沿线绿色防护系统建设;完成村村通道路绿化及村屯绿化,构筑区域大环境绿化框架;实施好区域内生态修复绿地建设及湿地保护建设。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制度。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开展水资源利用评价,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开展雨水自然结存、渗透、净化等项目,在所有小区建设雨水收集池,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做好重点产业、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现由被动减排向主动减排转变。强化节能减排任务目标的落实,“十三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都控制在自治区预期目标之内,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坚持共享发展,努力增进人民福祉
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17年,率先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率先完成脱贫任务。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位精准、因村派人精准和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要求,分类推进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异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确保到2017年率先实现国家贫困线标准下农村人口全部脱贫。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保征缴扩面工作,以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新建小微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和救助机制,做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工作,建立城镇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合理确定失业保险金水平,不断提高工伤、生育保险待遇。
加快健全现代教育体系。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队伍的需求,为推进知识创新和激活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自治区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的领先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示范区。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完成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新院区的建设,并于2016年年内运行,力争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改扩建妇幼保健所和疾控中心,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自治区乙级标准;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和标准化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以构建蒙古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主线,以推动文化与旅游、生态、体育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挖掘和整合特色文化资源,培育和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拓展和延伸文化产业链,不断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实施“人口战略”,以人口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目标,完善各级计生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加强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营养素补充等计划生育服务,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全面推行依法治区,加快建设平安法治集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坚持改革开放,构建合作共赢新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以“三篇文章”为统领,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区域协同、产业联动,实现互利共赢。全面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协作发展战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构建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开放新格局,发挥中心城区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把我区建设成为面向俄蒙,服务京津地区的开放型城市。
深化京蒙对口帮扶与合作。努力把握北京产业寻求区域协作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机遇,充分发挥京蒙对口帮扶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两地资源互补的优势,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合作层次,拓展合作领域,推动两地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再上新台阶。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工作,加快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形成良性合作机制。搭建京蒙企业合作平台,积极联系知名企业开店建厂,拓展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乌大张合作。全面落实《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推进与大同、张家口两市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在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流对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方面持续取得新突破。
深度对接俄蒙欧。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深化同俄罗斯、蒙古国、欧洲国家的合作。充分利用集宁设立海关和建立综合保税区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打造向北开放的桥头堡。
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统筹协调规划城乡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城乡综合承载能力;以“五城联创”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中心城区。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围绕“一市两区三组团”空间开发格局,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老城区改造要按照“双增双减”的要求,以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稳步有序推进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新区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和档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产业园区要坚持与城市发展同步,各类项目和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实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规模达到60万人。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吸纳力。以完善功能、优化服务为抓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大型超市、医院、学校、商场等设施按照人口密度组合配置,建设“15分钟生活服务圈”。继续完善城市道路、供水、供热、供气、排污、燃气、绿化、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沙河综合治理工程,设立雨污水分流系统,启动实施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内涝能力;供热锅炉全部进行脱硫除尘改造;建设天然气长输线工程,建成高压管网47公里、次高压管网150公里。“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大环卫设备投入,道路机械化作业率由33%提高到73%,按照每万人3至5座公厕的标准,新建标准化水厕146座、小型垃圾收集站22座。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安全,逐步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帮助房地产企业消化房地产存量,稳定市场发展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以“五城联创”、机关单位包联小区为契机,对成规模有条件的小区,全部引进物业公司管理,按照“三化、两保、一清”的要求,实现所有小区楼院物业管理全覆盖。积极推行城管进乡镇、进社区、进村庄的管理模式,形成城建、公安、社区等职能部门沟通配合、联防联治的社会联动整治新格局。切实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环卫保洁要从主要街道向背街小巷延伸,从城区向城郊结合部延伸,从面上管理向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延伸,实现网格化管理、纵深推进。重点创建5条城市管理示范街,促进市容市貌管理提档升级。初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成餐厨垃圾、粪便垃圾综合处理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率提高到9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依托云数据中心实施数字城管,使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把集宁打造成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乐园。
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坚持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和特色发展的原则,对全区122个自然村和办事处所属的3个社区实现“十个全覆盖”。把25个行政村所在地和卧龙山区域建成示范村;沿路沿线、军民义务植树基地、机场周围其余常住户数3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建成达标村;交通偏僻且少于30户的自然村,就近选择村所在地或周边较大的村庄建设移民村,标准达到达标村。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统筹推进,切实体现全覆盖、均等化。到2016年底,率先全面完成“十个全覆盖”任务。
围绕便捷、高效的目标,继续加快以交通、水利、电力、信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支持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