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周末记者 高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5月21日,在北京举办的“2016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暨食品安全大数据高峰论坛”上,食品安全再一次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论坛由中国食品报社、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等单位共同发起。论坛聚焦的问题是,在食品安全堪忧的现状下,社会各方该如何努力,才能通过社会共治维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由管理到治理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指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包括政府监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社会组织乃至社会成员个人,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推动完善社会管理手段,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管共治的格局。
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将社会共治明确写入国家法律之中尚属首次。与会专家认为,这对于形成食品安全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也明确提出了包括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及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等内容的十一项要求。
那么,这样的社会共治格局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伟国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以前的‘治’是以管理为主导,现在的‘治’是以治理为主导。”
“要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至少要发挥好政府及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三方认证和检测机构、消费者、消费者组织、媒体、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机构)、专家、职业打假人等各方面主体的力量。”王伟国说。
他表示,要通过不断完善的制度机制建设,使这些主体正当、有效地行使各自相应的公权力、私权利与社会权力。
各方应做的努力
以消费者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审、食品安全课题组负责人邢东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作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主要力量,消费者要通过各种渠道,向政府和社会提出合理建议和要求,在大环境没有改变之前先改善自己的小环境,尽可能消费生态产品。”
他介绍,目前的中国市场,是一个信息高度不对称、责权利严重错位的竞争市场。作为市场最大获利者的销售方,承担着最大责任,却无法直接控制产品质量,由此而产生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最大悖论。
“恶性竞争市场环境下,参与的各方,利益往往处于对立状态,社会共治,很难实现。”邢东田强调,社会共治的目的是通过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消费者与生产者,积极努力,互助共赢,保障食品安全,实现社会和谐。
目前我国农产品(000061,股吧)占我国食品消费的70%以上,保障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都在农产品。
面对这样的难题,与会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程金根介绍:“建立农产品追溯管理体系,引导社会力量精准共治,并运用追溯大数据基础提高监管信息化效能。”
由于面临监管任务繁重艰巨的实际状况,程金根指出,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媒体、消费者共同发力,形成社会各方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体系和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绿色发展事业与食品安全也密不可分。
“食品安全事业是绿色发展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也正在研究一些食品安全及污染案例,计划建造一个大数据平台,收集地方环境指数、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数据,为百姓提供环境举报平台、环境救助平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周晋峰表示。
寄望大数据平台
会上,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也成为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议题。
周晋峰举例,在美国留学时曾经有朋友冒他的名领取停车牌,管理员马上就发现他的朋友撒谎,原因是管理员的数据库里清楚地记载着车主本人的信息。
“这就是一个信用体系的问题,我们现在的食品安全也需要建立一个类似的数据平台来保证信用体系。”周晋峰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已经建立起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索平台、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等。
不过,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温栎群表示:“我国现有对于食品安全指数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对不完善及滞后,其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指标选取缺乏代表性;数据样本采集种类/类别无法涵盖所有品类;依据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着交叉、复杂、矛盾,地方与地方间,地方与中央间都存在着监管力度及方式上的差异等问题。”
他认为,食品安全指数研究作为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工作的数据智库,将为政府、企业及消费者三方面提供客观的、定量定性、通俗、概括性的数据信息服务,有效实现帮助政府进行监督管理,引导企业生产经营健康食品,面向广大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等方面的作用。
食品安全指数是评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食品安全状况的综合性评价指标,可以为客观地评估食品安全状况,预警食品安全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王伟国认为,食品安全共享数据库为食品安全指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果能够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在客观全面收集处理相关数据基础上进行有说服力的解读,形成具有公信力、引导力和鞭策力的大数据产品,会为打造中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数据智库,为推动食品安全战略实施、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王伟国说。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