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为什么总有人这样对中国?”在澳工作4年多来,一遇到影响中澳关系的事,国内的朋友就问我这个话题。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投资来源国,澳也承认其经济与中国发展密不可分。但从澳游泳队员对中国名将孙杨的无礼、澳大利亚电视七台直播奥运时对中国代表团的轻慢,到澳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盲目追随美国,再到有人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国家电网收购澳洲电网,这些看似“突然发生”的事件,表明澳大利亚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冲突依旧存在。中国老百姓对澳大利亚情有独钟,联想到的是蓝天白云、悉尼歌剧院、质量可靠的奶粉,还有可爱的考拉和袋鼠。那么,澳大利亚人,到底对中国、中国人有着一种怎样的认识和情感呢?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日前有意竞选下任联合国秘书长,却被现总理特恩布尔否决。究其原因是澳内部的党争,但澳政界流行的潜台词却是:陆克文能得到中国的支持吗?回想陆克文成为工党政府总理时,中国国内许多人一片欢呼:“西方终于有一个能流利说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政府领导人了。”但陆克文的对华政策很快让人失望,乃至他下台多年,还有媒体指责他一边依靠与中国的关系四处赚钱,一边呼吁遏制中国。近来,陆克文又不断地夸“中国体制灵活、更加自信”,确实让人对澳大利亚人的对华态度有些琢磨不透。
笔者这几天通过中澳两国的电视频道看奥运会转播,其中有两个细节耐人寻味:中国的电视台评论员评论男子100米蛙泳金牌得主英国的佩蒂时用了诗一样的语言:“他有着大海一般蓝色的眼睛”,而澳大利亚电视台评论员则用奚落的语气说:“俄罗斯男子游泳队员在现场并没有受到热烈的欢迎”。从澳大利亚的教育中可以看出,有的澳大利亚人至今仍被意识形态所左右,妖魔化社会主义,完全无知于当今世界的最新变化。有个中国朋友的孩子就读于悉尼一所很不错的小学,那里的六年级“洋孩子”竟然为“法国的首都到底是哪”这样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却在同龄的中国同学面前表示出对中国的各种不屑。中国孩子不服气,就从各个方面回击他们。朋友无奈地说:“这相当锻炼孩子的意志,培养爱国热情。”
不可否认,这些澳大利亚孩子的无知和无礼,是整个社会教育的结果。再加上近些年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投资者、游客在澳大利亚的各种“买买买”,让有些带着失落或醋意的澳大利亚人开始将本国经济停滞、房价高涨、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赖到中国身上,甚至成为一些人认可的“政治正确”。一方面澳大利亚各家机构的民调显示,澳对中国的地位越来越认可,但另一方面,还是有民众对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先天优越感觉,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不能适应,把中国的负面报道无限放大,从而影响到民众对中国整体形象的判断。
在澳的华人华侨对此也有反思,认为有责任去帮助澳大利亚人改变这些对中国的误解和傲慢。作为经济事业有成者,华人总体上参与政治和社会领域事务的积极性不高,与主流白人社会的融合度有限,没有独立话语权,自身的声音不能被英语媒介传播。围绕南海仲裁案,当地华文媒体及时发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声音,但也有老侨领,他们的祖辈大多是勇闯南海的渔民,本应对南海的归属和历史有更深切的体会,却表现出沉默。令人欣慰的是,以大陆移民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和投资移民,更加重视融入澳大利亚社会,善于从主流社会内部发声。7月下旬,墨尔本华人组织了千余人的支持祖国南海立场的游行。中国侨联海外委员、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向澳国会议员致英文函,质疑澳政府的南海立场,强调中澳合作的3C原则(Communication沟通、Cooperation合作、Coordination协调)。在华人齐心协力的抗议声中,澳大利亚电视七台已就奥运转播中对中国代表团的失礼正式道歉。
我们该如何应对澳大利亚乃至整个西方在失落状态下的对华复杂情绪呢?答案或许是拿出大国国民心态,相应调整处事方式,适应游戏规则,直到我们掌握话语权和标准制定权。澳大利亚人很实际,最讲利益,而这与中国人习惯讲“长久友谊”有很大不同。澳商界人士最了解中国,得实惠也最多,普遍对中国有好感,但目前的利益只让他们闷声发财,不足以让他们仗义执言,传递正确信息。南海仲裁结果出来后,私下里澳中商业理事会、澳大利亚商会的不少人表示理解中国的立场,但当笔者问是否可能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示对中国的支持时,他们大都以“不谈政治”婉拒。
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提升,如果我们在国家关系当中“慎提友谊”,转而用“利益”来诠释和操作,就会有更大的空间来影响澳商界乃至政界。澳大利亚前外长、现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鲍勃·卡尔教授讲过,“澳大利亚在南海仲裁上走得太远了,风险太大,我们与中国压倒性的关系是经济关系,外交政策应该是这种国家利益的反映”。
“实力”在西方语境当中是一个褒义词,澳大利亚人出于对“实力”的膜拜,即使感受到来自美国的欺压和不公也显得逆来顺受,这与东方的“仁者无敌”哲学理念完全背道而驰。笔者认识一个跨国婚姻的家庭,来自中国的妻子和澳大利亚丈夫争论起南海问题,结果她的丈夫理屈词穷地说:“中国要比美国强大我就支持中国!”这样的无礼,确实让人无语。(作者 陈敏 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