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讯(戴小花 文/摄)合肥作为“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首位度地位不断稳固;肥西、肥东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高居前两位;2016年安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暖;环境治理、绿色发展合肥积极作为......6月10日,安徽财经大学在合肥市举办了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2017)发布会,一批最新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2017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经济圈】合肥中心城市地位不断稳固
《安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7》指出,2016年安徽省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四,低于河南省、湖北省与湖南省,高于江西省与山西省;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安徽省位于第7位,处于中游稍偏后的位置。
综合比较发现,2016年合肥、芜湖、马鞍山、蚌埠的经济发展状况优势突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首位作用;滁州、铜陵、阜阳的经济发展状况属于第二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特色优势比较明显;宣城、安庆和亳州的经济发展状况属于第三类,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游及中下游;池州、宿州等地市平比较低。
综合来看,合肥中心城市地位不断稳固,综合实力显著高于其他城市,总量、增长率、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一。合肥全省经济首位度不断提高,辐射带动力日益增强。2016年合肥市GDP占全省25.4%,增速9.8%,居全省首位。经济贡献度达29.07%。
另外,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16年,示范区生产总值16025.5亿元,比上年增长9.3%,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皖北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蚌埠皖北中心城市地位显现。2016年皖北六市生产总值694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幅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肥西、肥东综合竞争力高居前2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17)》透露,与全国相比,我省县域产业结构中,一产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产所占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虽然有所缩小,但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产所占比重长期低位徘徊,低于全国和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研究认为,虽然“十二五”期间我省绝大多数县把工业强县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大多是以资源型和低端产业为主,既缺少技术含量,也未形成品牌特色,更没形成产业集群,盲目仿效、低端扩张,尽管带来了产值的增加,但由于环境成本高,技术含量低,受经济低迷的影响大,增速下降较快。
从县域经济的总量和竞争力来看,依托于合肥都市圈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等大城市辐射带动的县域明显高于缺乏大城市带动的皖北、大别山、皖南等县域,县域经济融入全省大战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县域政府的能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考查的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具体涉及基本竞争力、发展速度、基础设施、资源禀赋、人才优势等13个二级指标、115个三级指标。记者了解到,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在安徽62个县(市)中,肥西县、肥东县高居前两位;长丰县位列第9,庐江县位列第11。
2017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系列发布会场景
【楼市】2016年安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暖
《安徽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17)》认为,因各地投资增速回暖,新开工面积增加,房地产库存量降低明显。房地产信贷门槛变高,信贷难度加大,自筹资金仍是资金主要来源。地区房地产投资分化明显,投资增速差距加大。
2016年,安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暖,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4603.56亿元。新开工面积增加,商品房施工面积为35645.4万平方米。房地产库存量降低明显,待售面积为2401.4万平方米。由于房地产信贷门槛变高,信贷难度加大,2016年安徽房房地产开发资金中自筹资金仍为主要来源,其占比为32.42%,国内贷款比重相对稳定,维持在11%左右,利用外资占比仍然较小,但是涨幅明显。
2016年,安徽不同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分化明显,投资增速差距加大。合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7.4%,与2015年的投资增速的大幅回升相比,增速稍有放缓。蚌埠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3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增长速度都大幅下降。芜湖市房地产投资408.1亿元,下降9.9%。阜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50.54万元,同比增长32.4%。
【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发展合肥积极作为
《安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2017)》分析指出,我省各地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差异较大,与长江经济带省市比较较为落后。皖南城市排名最好,黄山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尤为突出;皖中城市排名居中,但合肥排名较好。皖北城市排名普遍靠后,蚌埠在皖北六地市中排名最好。
从典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看,综合排名第一的黄山市生态资源及生态环境遥遥领先其他城市,但生态生活相对落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报告认为,合肥市尽管生态资源落后,但由于在生态经济和生态生活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同时在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方面积极作为,使其综合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