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汪伟秋5月31日报道:下午三点,九位在第十六届文华奖评选中获得“文华表演奖”的艺术家们来到上海中山公园的惠民演出现场,集中展示了各自参与评选的剧目以及拿手节目片段,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你不知道的是,有人为了这场演出从巴西飞回来,有人为了这场演出一大早就来排练……
    走出剧院、走进公园的惠民演出,不仅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精彩文艺演出,也让艺术家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整场演出剧目主要分为戏剧类和音乐舞蹈杂技类。演出在评剧《母亲》选段“儿疼娘”中展开,表演者中国评剧院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王平说:“比起参加比赛,惠民演出有另一番意义,更接地气。作为文艺工作者,能跟观众有心灵碰撞的机会,十分珍惜。”“来到中山公园非常兴奋,与观众零距离接触。今天天气好,演起来也很舒服。”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由长平介绍,这次带来的话剧《干字碑》毛丰美最后一段独白。“当时他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也知道自己不行了,特别留恋大梨树。这段戏观众看完会觉得可惜,毛书记这么好的人要走了。”由长平说。
    “惠民演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到公园演出形式特别好,这样的形式是不是可以经常组织,让更多全国甚至国外的观众看到。”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国家一级演员陈素琴十分赞赏这种走出剧场的演出形式。她表演的上党梆子《太行娘亲》选段“娃儿全靠娘亲奶”,充分发挥了上党梆子唱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展示了一个普通母亲的形象。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周虹带来闽剧《双蝶扇·忆双蝶》选段,她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有着四百多年的“非遗”剧种。“放在公园的文化惠民活动更亲民。优秀的传统艺术要与更多观众分享,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哪怕不是舞台上的主角,也有人为了这场演出从巴西赶回来参加。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国家一级演员曹舒慈告诉记者:“为了这场演出,一起表演《敦煌》选段双人舞的舞伴孙瑞辰特地从巴西赶过来。”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芭蕾舞对舞台要求有些高。经常参加走基层演出的她应对不同的环境十分有经验,彩排后她决定调整一些动作,舞台上多晒些松香,将最好的状态呈现给上海的市民。
    据悉,从院团组织、节目遴选、场地安排、观众入场到突发应对等环节,本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惠民演出进行了创新升级,通过专业化的组织安排使艺术效应和规模不断放大。同时,不断降低观众参与门槛,让更多观众方便地获取演出信息、预约进场。
    历时近半个月,文华奖公益惠民演出共组织了40家演出院团、1296位艺术家在上海大世界、中山公园、火柴电竞馆三个场地上演了32场惠民演出,吸引了6万多人次观众参与其中。演出类型包括戏剧戏曲、歌剧舞剧等,并特邀剧团内艺术家或专业人士进行现场讲解和导赏,真正实现让艺术走出剧院、走到户外、走近广大市民身边,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市民参与观演,十二艺节搭建了完善的票务平台,观众们网上就能进行惠民演出的免费预约,直接扫码入场。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上海气象局为惠民演出设立专家组,一天3个时间段发布户外惠民演出气象专项预报,并为此设立了相应的应急机制。原定于5月27日晚在中山公园大草坪演出的广西杂技团专场由于天气造成的航班延误无法献演时,组委会仅用了四个小时就协调确定了改由上海轻音乐团为市民带来一场“当流行遇到爵士”的专场音乐会,并通过演出现场公告栏、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推送等各个渠道第一时间告知观众。
    此外,为保障现场演员及观众的安全,现场特设了应急医疗点和公安巡视点,并根据气象情况准备了大量可反复使用的应急雨披,在保障观演质量的同时也不忘注重环保实用,力求以丰富的手段和到位的服务,将这场艺术盛会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位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