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和《小康》雜志社主辦,研究出版社協辦的中國社會治理與全面小康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在本次研討會舉行的第一場圓桌論壇上,貴州省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分享了“發展全域旅游帶動社會經濟深化改革,提升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經驗和做法。
近年來,荔波縣通過實施全域旅游戰略,強化社會治理創新,營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荔波呈現經濟持續向好、人民安居樂業,旅游業持續“井噴式”快速發展,旅游業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產業。
發展全域旅游推動經濟增長
全域旅游,從提出概念伊始,到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說已經成了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同時,也改變著社會治理方式。全域旅游是用旅游產業促進全域經濟、全域公共服務、全域社會治理方式的全面升級,是對社會治理方式的一種創新,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體現。
近年來,荔波縣在鞏固“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旅游服務能力和水平,實現游客接待量、體驗度、安全感、滿意度的大幅提升,2018年國慶期間連續6次獲央視“點贊”報道,實現“零投訴”。荔波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連續7年排名全省前列,2018年,群眾安全感測評100%,全省排名第一。
另外,荔波縣大力實施“七星抱玉”、“星宿計劃”,按4A級以上景區標准打造7個各具特色旅游小鎮,每個鄉鎮至少創建1個3A級景區,實現“鄉鄉有A級景區”,集鎮建成區面積達7平方公裡以上。同時,以樟江、淇江流域為重點,通過庄園化、民宿化、藝術家村落、鄉村博物館和民間收藏館等形式,激活“空心村”,做足特色文章,推進全縣100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民宿旅游村寨,將荔波民宿旅游打造成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旅游品牌,成功推出了寨票、水浦、懂蒙、董島、洪江等精品民宿點和藝術家村落,民宿遍地開花格局初步呈現。目前,全縣賓館酒店發展到251家、農家樂360余家、鄉村客棧230家、精品民宿46家,旅游從業人員2.3萬人。
旅游越紅火,群眾越參與,旅游越紅火,2018年全縣共接待游客1615.63萬人次,增長38.04%,旅游總收入141.86億元,增長34.38%,旅游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2%,旅游業呈持續“井噴”態勢。今年1—5月,全縣共接待游客952.34萬人次,同比增長39.49%﹔實現旅游收入86.17億元,同比增長41.05%。“五一”期間,全縣共接待游客52.64萬人次,同比增長65.98%﹔實現旅游收入5.02億元,同比增長68.11%。
開展文娛活動促進社會綜合治理
荔波縣屬於少數民族地區,傳統節日多,各種文娛活動豐富多彩,有六月六”、斗牛節、瑤王宴節、跳苗節、龍舟節等,有自發的、有組織的,但大部分節日屬群眾自發行為,每次活動都吸引眾多群眾前來參加。
縣有關部門利用群眾參與度高的特點,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古生物文化等,打造一批民族民間節慶活動,增強民族自信。通過培育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社會綜合治理。積極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依托社區道德講堂,以牆畫、雕塑等方式加強核心價值觀宣傳,加強群眾道德素質教育。大力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把文化服務的“精神糧食”送到全縣的鄉村、企業、景區等各個角落,提升群眾的整體文明素質。去年10月18日,北京愛奇藝電影下鄉文化扶貧活動走進荔波縣佳榮鎮大土苗寨,為當地群眾帶來科教片《懶漢養豬法》和愛國教育片《戰狼2》,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進一步激發大家自主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當地群眾還身著民族盛裝,跳蘆笙舞,歡迎大家的到來。強化群眾自覺性和感化教育,以“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荔波”和“六講六比”(講脫貧,比思想﹔講發展,比動力﹔講感恩,比奉獻﹔講幫扶,比成效﹔講環境,比氛圍﹔講示范,比典型)活動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為抓手,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倡導新風,在突出抓好鄉村環境整治的同時,利用家風家訓、村規民約、鄉賢、寨老文化,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和引導,讓黨的恩情在廣大群眾中入耳入心,使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實施“421”社會治理模式營造良好環境
在深化平安建設、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中,近年來,荔波始終站在“四個全面”的戰略高度,高位統籌,頂層設計,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平安建設、社會治理工作基礎抓,抓基礎,出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治理:“景區精治”。健全服務管理機構,創新成立了景區旅游綜合執法局、旅游糾紛調處中心、旅游法庭、旅游警察大隊等機構,全面展開治安巡邏、交通管理、景區維護和服務游客,處突能力和服務職能全面升級。“社區共治”。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強化“街道主導、社區主抓、群眾參與”的三級聯動,構建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居委會—網格管理小組—樓棟長”為線條,轄區單位、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參與的多元共治社區管理模式。村組“自”治。將社會公德、社會治安、村寨建設、環境衛生、計劃生育、婚姻家庭、公共秩序、違規處理等寫入《村組民約》,形成“一村一策”推動村組自治,同時將老黨員、老村干、法律明白人、退休老干部、志願者等聘為村組矛盾調解員。實現了荔波縣佳榮鎮大土村為典型代表的農村和諧社會,荔波縣佳榮鎮大土村通過德法並重的自治,實現了解放以來70年全村無一起刑事、治安案件的良好社會氛圍。社會“輔”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溝通、協調和管理能力,抓好抓實社會安保協會、“老年”維穩促進會等各種社會組織,發揮組織在行業自律、糾紛調解、互幫互助等事務中的能動作用,成為了黨委、政府管理社會、服務群眾的得力助手。從而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兩平台:司法信訪平台。創新信訪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將縣司法局、縣信訪局職能整合,合署辦公,把縣司法局主導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多元化調處中心與縣信訪局主導的群工中心“多中心合一”,搭建司法信訪服務平台,為群眾開展“一條龍”服務。政法綜治大數據管理服務平台。荔波縣充分利用“大數據+”,建立起政法綜治官方網站、網絡預警平台等大數據智能服務平台,將政法各家面對社會服務的事項通過官網上傳和公開,實現網上、網下服務,做到了“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全方位服務社會、服務民生。
一主線:全力服務於全域旅游發展戰略。
全域旅游與社會治理相互促進
發展全域旅游有利於推動社會共建共治共享和鄉村振興。在當前全面決勝小康建設的征程中,鄉村振興和城鄉協調發展就是重點工作之一,而發展全域旅游,有利於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短板。
荔波縣認識到全域旅游是一條富民之路,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武器,是實現“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必由之路。旅游行業屬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鏈長,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效果良好。近三年來,荔波年均接待旅客1000余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00余億元,旅游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1%以上,很多村寨通過發展旅游實現了整村脫貧,農民“搖身一變”成為導游、服務員,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
另外,旅游扶貧又是“造血式”扶貧,是物質和精神“雙扶貧”,從而形成精神文明建設助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擴大了對貧困人口的覆蓋率和扶貧的有效性。
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表示,當前,實施全域旅游已經成為荔波縣撬動服務業、提質增效的新杠杆。在全域旅游創建過程中,我們形成了統籌發展機制,發揮了旅游業的全域綜合帶動效應:通過產業統籌,形成“多規合一、部門聯動、產業融合”的一體化實施機制,通過發展城鄉旅游公共交通、城鄉旅游標識標牌系統,促進城鄉旅游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促進區域內和區位外之間的合作,使全域旅游成為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載體。(王永杰 周道來)
(責編:鄧慶雨、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