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
帮到最需户 扶到关键点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通讯员 吴晓笙 朱德权
山路弯弯,绿海深处。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太平村,乡干部王瀚震拿着扶贫记录本,走村串户,与穷乡亲话家常,把唠叨和困难一一记下,脑子里则在飞速地转动着,思考着脱贫对策。他是这个村的驻点扶贫干部。
王瀚震说,自己的工作是“精准扶贫”,他特意加重了“精准”两字的音调。王瀚震对精准扶贫的理解,不是单纯地提高村民人均纯收入,而是找出村里一个个贫困户,让他们脱贫致富。
以往贫困对象是统计抽样测算出来的抽象数据,2014年以及2015年12月至今,我省开展了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从全省找出了分散在各个村庄的47.7万贫困人口和需要巩固提高的脱贫人口,并找出了致贫原因。
找出了“病人”,找准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扶持谁?全省贫困人口47.7万人
琼中长征镇潮村,村委会办公楼前的公告栏前,村民们仔细看着,点点头。公告栏公示的是全村71户贫困户和4户需要巩固提升的,并将每户的致贫原因,省县级帮扶责任人、单位、电话,以及镇、村帮扶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帮扶措施等,一一公布。
村民们对表格中的内容均表示认可。潮村什马一组村民刘清海,一家4口,1亩水田,150株槟榔和200株橡胶,没有房产,和父母住在一起。“虽然没有被列入贫困户,只是列为巩固提升户,但是也心服口服,没话说。”他说,在政府的扶持下,自己租了3亩地种桑养蚕,日子逐渐好转。
“没话说”,来自层层把关。省扶贫办主任吴井光介绍,我省每一个贫困人口的确定,首先由农户自己进行申请,其次,村“两委”班子 、驻村工作队审核,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之后进行第一次公示;再由镇政府进行审核,进行第二次公示;最后县扶贫办再次进行复核,进行公告。
2015年12月至今年3月底,全省又调省、市县和乡镇三级机关干部4000多人次,组成844个调查组,进村入户开展调查复核工作。通过先后4次进村入户调查,我省的贫困人口确定为47.7万人,其中巩固提升的贫困人口15.97万人。
“我们通过建档立卡工作,要做到该进的一户不漏、不该进的一户不入。”吴井光说,复核中有1.1万户4.3万人因不符合贫困标准而被剔除;有1.54万户6.5万人被确认为新增贫困户,提高了精准度。
扶什么?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
找出贫困人口,仅仅只是第一步。“韦运芳缺土地、想养牛,李圣武缺资金、意向种植柠檬……”王瀚震说,“太平村崩岭村民小组有40户158人,我们一家家帮助他们找出致贫的原因,看他们发展产业的意向,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帮扶。
“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吴井光说,目前,我省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致贫原因复杂多样。
“有些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勤俭持家意识等。”多位扶贫干部表示,这些深层次原因也值得关注,只有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才能真正断穷根。
怎么扶?因地因人施策
针对我省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引导劳务输出、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实施卫生健康、实施科技人才引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移民和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等10项脱贫攻坚的路径。
“分析贫困户的有效资源,如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资源等,再分析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资源没能转化成为有效的经济收入。”省农业厅负责人说,有土地资源的,要将土地确权到户,通过入股、托管、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等方式提高土地产出。
而对于有人力资源的贫困户,我省将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今年将力争实现转移就业贫困人口3.6万人,按1个转移就业人口再带动1名贫困人口脱贫,可以实现7.2万人脱贫或巩固提升。
部分生活在生态核心保护区内,发展受制约的村庄,我省将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搬迁脱贫。初步统计,全省有11个村庄需要进行生态扶贫移民搬迁,今年将启动五指山、白沙、琼中、乐东和屯昌等5市县7个村、109户、470人的易地搬迁工程。
(本报海口5月25日讯)
每只蜘蛛利润可达10元左右 今年可助500户农户脱贫
脱贫念起“蜘蛛经”
五指山
本报五指山5月25日电 (记者易建阳)“企业对养殖户开展了蜘蛛养殖技术培训,养蜘蛛已经半自动化了,比养鸡、养猪还轻松,合作社还将扩大养殖规模。”五指山市什兰村牙南下村民小组村民李少琼高兴地说,蜘蛛种苗由企业提供,养殖1年左右,企业就会来回收,每只蜘蛛利润可达10元左右,脱贫致富不是梦。
如今,什兰村牙南下村民小组10户农民,成立五指山牙南种养专业合作社,养殖了近2万只五指山蜘蛛。
五指山蜘蛛养殖基地是国内最大的蜘蛛养殖和原料药基地,已养殖70万只左右;该基地自2015年开始,采取“统一幼蛛、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方式扶持山区农民养殖。
“蛛王1号、海南蜘蛛精已投放市场,炸蜘蛛已成为美食节的热点美味,蛛王风湿酒等多种黎药方剂研制成功……随着蜘蛛产业链的逐步拓展,农民养殖的蜘蛛收购有保障。”蛛王药业五指山蜘蛛养殖基地负责人陈雄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将帮助五指山市500户约3000人通过养殖蜘蛛脱贫致富。
五指山市科工信局负责人说,五指山市现有30家蜘蛛示范养殖户,10家推广户,下一步,五指山市还将扶持更多贫困户参与养殖蜘蛛,尽早脱贫致富。
三亚:农产品“上线”卖贫困户走出苦日子
本报三亚5月25日电(记者黄媛艳 陈雪怡)“今年50只鸡苗养得不错,只要好好养,不愁卖。”三亚市天涯区台楼村贫困户麦小黑笑着说,以往政府也发鸡苗等,但鸡鸭养大了却愁卖。村子位置偏远,销售困难。但去年他养的30多只鸭子,却很快以120元/只的价格售完。
奥妙得益于台楼村“互联网+扶贫”的创新举措。2015年7月“台楼庄园农产品”微店正式上线运营,为农户销售农产品打开渠道,随着“台楼庄园”品牌的推广,绿色农产品都卖出好价钱。
“农户养殖分散,数量不多,很难吸引收购商上门收购,但养殖的家禽、种植的农产品品质好,我们相信肯定有市场。”台楼村村委会主任麦少华透露开设微店的初衷。截至目前,全村80%的贫困户都已纳入该模式,“台楼庄园”系列农产品已有27万元的销售额。
“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也避免市场波动造成‘物贱伤农’的情况,扶贫工作从传统的‘输血’转为‘造血’。”三亚天涯区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说。
万宁实施生态补偿脱贫
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护林协管员
本报万城5月25日电(记者赵优 特约记者陈循静)记者近日从万宁市政府获悉,该市将投入资金1000万元,在全市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7个镇筛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护林协管员,实施公益林生态补偿脱贫机制,增加贫困人员收入,确保完成生态补偿脱贫833户,实现2900人的脱贫任务。
据了解,万宁尖岭保护区、茄新保护区、上溪保护区、南林保护区、六连岭保护区、青皮林保护区等6个自然保护区共59万亩公益林。保护区周边龙滚镇、北大镇、三更罗镇等7个镇政府将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面摸底汇总的数据,结合其贫困状况及致贫原因,从中筛选出符合生态补偿脱贫的833个贫困户家庭信息进行登记备案。每户选择1名有劳动能力并符合护林协管员条件的贫困人员作为公益林护林协管员,协助护林员管护森林资源,为守住 “绿水青山”提供坚实保障。
根据《万宁市生态补偿脱贫实施方案》,每名护林协管员管护708亩公益林,每月劳务费1000元,其中当月发放900元,100元为绩效工资,年终考核称职后一次性补发。若考核不称职则扣发绩效工资,扣发部分作为奖励金,用于奖励考核优秀的护林协管员。
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委会主任王琼——
80后农民返乡“折腾”出名堂
新农民
■ 本报记者 许春媚 特约记者 梁崇平
在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福宝村民小组,红宝石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里,一排排一人多高的果树在蓝天白云下摇摆着丰满的身姿,绿叶间一个个饱满鲜亮的莲雾簇拥,阳光的照射下如红宝石般璀璨。
这个种植基地是茄苪村委会主任、合作社理事长王琼和福宝村12户农户的心血结晶。
“他是个比较能折腾的人,而且能折腾出点名堂的人。”这是参加合作社的村民蔡富盈对王琼的评价。
生于1984年的王琼,15岁读完初中后因为家贫不得不外出打工。他曾摆摊卖过猪肉,当过环卫工,做过足疗师。后来,头脑精明的王琼,开设洗涤店赚了钱。2009年,王琼扩大规模,并把洗涤厂迁回家乡茄苪村新宅村民小组,雇请当地60多名村民。
王琼的“折腾”可不止这些。2011年他又将家里的槟榔林围起来,发展林下经济,与朋友合伙养文昌鸡,解决了当地20多名村民的就业。现在,养鸡场每年出笼量可达65万只。2014年,王琼利用养鸡场的便利条件,又开办了一家有机肥厂,年产量7000吨,供应给周边的果园基地。
当年这个因贫弃学打工的80后小伙,凭着一股闯劲,不但为家里盖新房买新车,还返乡创业解决了部分乡亲的就业问题,帮扶了部分贫困户。2012年,王琼获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茄苪村位于三江镇北部,属于三江镇较偏远的地区,共有14个自然村,是有名的革命老区,经济比较落后。这个行政村共有368户1774人,土地近万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以橡胶种植为主。2014年,“威马逊”和“海鸥”两场强台风连续来袭,村里主要的经济作物橡胶树几乎全部被拦腰折断。而这一年,王琼刚刚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面对一片残败该怎么带着乡亲们重新站起来,在避免返贫的同时致富呢?王琼选择了动员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种莲雾。
其实早在台风到来之前,王琼就已经四处张罗着把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种植莲雾,但响应的村民并不多。“虽然种橡胶的收入也不好,但改种莲雾也不一定有钱赚啊。”村民陈世英坦言当初并不看好王琼的想法。
“村民们担心是不是会把地挪做它用,会担心你有没有本事把莲雾种好。台风来了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契机。”王琼联合茄苪村福宝村民小组的12户村民成立了莲雾的种养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为合作社的成员,整个基地由王琼个人投资进行开发建设,“村民在基地里劳动可以拿工资,在莲雾上市后还可以获得基地四成的利润分成。”
经过一年多的辛劳,合作社终于有了初步的成果。“基地里套种的南瓜前不久已经卖了20多万元,莲雾还有10多天就可以采摘了,不过今年只是试种,要想大面积上市还要明年春节。”王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的市场估算,2016年底到2017年初,基地莲雾的产值可达160万元,2018年后的年产值可达350万元。
“我希望整个村每家每户都能参与进来、合力创业,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盖上新房开上好车。”采访中,王琼想与乡亲们共同富裕的心愿一再表露,这也是他近几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本报海口5月25日讯)
唤醒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酒气会影响蚕的生长,曾经午饭也要喝上两口酒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万众村村民王庆妮夫妇,被帮扶种桑养蚕后,中午滴酒不沾。这是记者在琼中采访时发现的故事,让人感到惊喜。
王庆妮夫妇的转变,并非只是“喝酒”习惯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改变,脱贫致富的动力由外而内被激活。
热情好客的村民,喜欢约上亲友,甚至陌生的来客,到家里喝上一杯,边喝边聊,不知不觉中,从午饭一直到晚饭。小酒怡情,酒是一种礼仪、一种情趣,但是喝酒过度,却成为陋习。一位山区乡镇的干部说,卖猪赚了800元,会理财的人会再凑200元,变成1000元存起来,而一些农民却是再借200元,凑成整数喝酒去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观念,让一些农民养成了“未富即安”的思想。“政府把砖拉到村口,让被扶持的贫困户来卸车,他们却要工钱”“头天扶贫的鸡苗,第二次就变成下酒的菜”“发了猪苗,追着要猪饲料”……一些扶贫干部当作“笑料”的现象虽是个例,但仍值得注意。
扶贫须扶志。“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只有贫困户的心向往脱贫致富,让农民有“我要脱贫”的迫切愿望,政府、社会的扶贫才能“事半功倍”,而非陷入“一扶就脱贫,不扶又返贫”的循环。
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亟须“扶志”,唤醒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激活“内因”,斩断穷根。
“扶志”,也需要精准。“志”的缺乏,也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弄清每一个缺“志”的原因,对症下药。对于有志气脱贫致富的贫困户,可以从发展产业、技术培训、劳务输出等举措加以扶持;而对那些有劳动力、有资源的缺“志”贫困户,则不能盲目大包大揽,而要想办法激发起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