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剑东作主旨发言 钟欣 摄
中新网黄山6月23日电 (赵强)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著名体育学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商学院院长易剑东当日做客安徽黄山,在极限黄山承办的“体育、产业与城市”论坛上,分享了其思考的中国体育产业的困局与对策。
“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题目,第一个是困局,第二个是对策。从整个中国体育产业大格局来看,我们认为应该说有一定的困局。”易剑东认为,困局有多个方面,核心观点就是体育没有嵌入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体系。
易剑东表示:“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我们国家没有进入到生活方式倡导的阶段。”
易剑东认为,目前体育产业出现“冷热不均”现象,即体育股票上涨、估值惊人、上市企业多;体育投资热情高、国际并购持续不断;体育项目兴盛、新业态层出不穷,马拉松赛事、路跑、自行车持续热门等。但体育人口数量和比例有限,消费人群不足;体育场地数量严重不足,政府投入不足;体育从业人口数量及其比例不足,GDP占比不高。
“我们期待的格局是,体育从业人数占总人口比例高,项目均衡;体育参与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结构科学;体育观众总体数量和比例惊人,持续性强等。”易剑东认为,中国体育产业突破路径主要有筑牢生态圈、厘清利益层、延伸产业链、编织价值网、培育增长点等五个方面。
此外,他认为,筑牢生态圈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力的显性表征、增进社会活力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素、绿色发展和环保意识的自然传达。
易剑东表示,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讲,健康投资已然成为国民素质和人口质量提升的生产性投资。可以说,体育活动成为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积极手段,这使体育健身服务成为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企业注资、个人出资的重要领域。
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全文公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到,“十三五”时期,中国将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体育的发展方式,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稳步推进职业体育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