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4日讯(记者赵晶)“体育产业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产业就是发展幸福产业。”2月12日,由人民政协报社主办、江苏畅游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体育智库沙龙在京举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的专家共聚一堂,就体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以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46号文为标志,我国的体育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春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落实文件,有关部门还配套出台了24个文件;大量的企业、金融机构都介入到体育产业中来;社会资本也在体育产业中呈现大投入趋势;体育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快速发展,近五年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从0.4%提高到0.8%;体育产业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如由24届冬奥会引发的公众对冰雪产业带来的高度关注等,这些都标志着我们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高峰期。”十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育委员会副主任蒋效愚表示。
处于发展春天的体育产业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着力点呢?国家发改委社会司社会发展处处长张明给出的答案是深度融合。
“‘全民健身计划就是幸福计划,因而体产业也是幸福产业。’这已经成为我们国家领导人的共识。但实际上,幸福产业不只包括体育产业,还包括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另外五个方面,这些方面都可以实现和体育产业的融合,比如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以及和养老产业的融合等,国内不少地方都已经开展了试点。因而我认为,下一步体育产业的发展还要以幸福产业做引领,并在幸福产业内部跟国计民生产生化学反应,这样才能深度挖掘挖掘体育产业的价值链,并构建产业发展的新生态圈。”张明表示。
“我们注意到,伴随着企业家群体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骑马、游艇、航空等运动项目逐渐热起来,但普通百姓的体育消费需求如何更好地调动和满足,需要思考。因为,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一样,主体是人民大众,因而如何开拓、发展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愿意参与可以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应该是体育产业企业和相关主管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比如,如何开展一些形体训练的运动项目,让女性不再为身材而苦恼,就拥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孙晓华建议。
而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刘扶民看来,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项目,虽然会占用部分休息时间,但还会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原来,去年刘扶民曾经到山东东营一家游泳特色中学去调研,在调研时他了解到该校参加游泳精英班的学生每天要在课余时间比其他同学多训练2.5-3小时,而虽然这些学生每天比同学们至少少睡觉2小时,但这些学生的期末考试文化课成绩却平均比其他同学高出了15分。并且,教育部对其他开展体育特色项目的学校调研也都证明了这一结论。“这说明,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未必会和效率成正比,而健康的体魄更能保障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刘扶民强调。
“我们的调研也了解到,一些学校已经把特色的体育项目运动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体质,也让传统特色项目得到传承和发扬,这显然是促进全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讲,应该如何参加体育锻炼才能有益于健康,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可量化的标准,这一短板需要急切地补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梁衡建议。
梁衡的观点,也得到了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瑞璞的呼应。他表示,现阶段危害人们健康的因素非常多,而不健康的长寿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需要从娃娃抓起,继续重视和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保障全民健康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已有统计数据显示,体育方面每投入一元钱,国家在医疗费用方面的投资就可以节约3元钱。因而发展体育产业,不只是促进体育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在医保基金方面的结余也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老百姓在节约医疗费用的同时,拥有了健康的身体,生活也因此更有质量。”江苏畅游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志俊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