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 >> 科教文卫 >> 文化体育政策、措施及实施 >> 正文
常州引领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18-12-12 来源:市体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常州坚持“出人才、争荣誉”的竞技体育发展指导思想,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第二”的常州精神,积极发现培养并向上级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目前常州市共有世界冠军24人,其中奥运冠军2人。
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连续多年将体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年度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常州市各有关部门对竞技体育发展大力支持,市教育局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入学升学等全面保障,市财政局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多渠道筹措落实相关经费,市人社局对体育人才引进与优秀运动员安置一路“绿灯”,市发改、规划、建设等部门对训练单位校舍改造和体育设施建设倾力配合。这一体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大体育”工作格局,有效破解了体育事业特别是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
常州市围绕“让运动员去读书,让读书人去运动”这一目标,整合教育、体育两大系统资源,推动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学校体育教育双丰收。制定出台体育成绩纳入中考、体育特长生升学加分、优秀运动员特招及运动学校毕业生货币安置等一系列保障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政策,大力推进“名校办名队”示范校建设,对篮球、足球等重点项目试点实行优秀运动员“直通车”计划。目前,常州市9支队伍均办在学校,占常州市队伍总数的三分之一。常州市体育、教育部门协同合作,全面提升运动学校办学水平,确保运动员全面发展。运动学校初中部与常州市实验初中实行联合办学,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中专部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根据运动员个性化发展需求分别开设高考班和就业班,切实解决运动员出路出题。
此外,紧紧抓住常州成为江苏省首批体育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契机,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从“铺摊子、大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转变为“优结构、集约化”的内涵式发展,从“人海战术”转变为“精兵之路”。探索实施“体校主导、一校多点,教体融合、产业支撑”业余训练模式,在常州市体育局下属各全民健身中心挂牌“体校分校”,体校派出专业教练到各中心担任主教练,负责教练团队管理考核及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心负责组建二、三线培训教练团队,负责项目推广及人才梯队建设。坚持“开门办体育”,将体育系统资源向社会开放,大力探索多元化办队模式。目前,群众参与度较高的击剑、散打、羽毛球、网球和高尔夫球等项目均与社会力量合办,实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