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脸”康辉:生活角色和工作角色需要转化
昨天,央视新闻主播康辉现身百年名校西北大学,出席“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进校园”首场活动。据康辉介绍,这次活动就是和学子们分享新闻从业经历上的经验,以及关于梦想和成长的话题。在康辉看来,一个人的成长包括了很多点,比如:清晰地认识自己、意识到身上的责任、怎样懂得尊重、学会质疑而不是盲从等。而康辉的这次西大之行,其实是从学生食堂开始的,他专门去体验了学生食堂的早餐,而且他表示:“包子还挺好吃的。”
对西安有太多憧憬
华商报:你刚才体验了食堂的早餐,觉得西大食堂的包子好吃吗?
康辉:挺好吃的,听说三楼还有陕西的名小吃,还挺想有机会去尝尝的。
华商报:多久没在学校吃过饭了?
康辉:毕业之后几乎没在学校吃过早饭。不过回想上学的时光,确实是很快乐的时光,因为没有很大的压力,不用考虑很多事情,你可以把很多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学业和青春激扬中。
华商报:之前来过西安吗?
康辉:三年前来过西安,当时去过兵马俑。虽然我不是西安人,但我来到这里都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因为对西安有太多憧憬。它有太丰厚的历史,总是想接近它。尤其是兵马俑,让我叹为观止。我有许多同事也是陕西人,我觉得陕西人十分豪爽、大气,不藏着掖着。包括秦腔,还有陕西话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我十分喜欢《白鹿原》这部小说,感觉它是对陕西文化的一种很好的表现。
华商报:在北京打拼多年,也常会有乡愁吧?
康辉:其实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哪怕就是在家乡,只要能让你想起家乡的事物。比如让我想起家乡的东西就是河北梆子,它代表着河北的一种气质与信仰。河北梆子就像河北人的性格,直爽又不失特点。
生活中和播报新闻时不太一样
华商报:你觉得自己平时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吗?
康辉:我认为在做新闻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每一个做新闻的主持人肯定播报新闻时和生活是不太一样的。我认为生活角色和工作角色需要转化,这样才能做好自己。
华商报:2015年你主持了春晚,有网友戏称很喜欢你的腮帮子,你怎么看待这种善意的调侃?
康辉:我给大家提供新闻之余还能提供这种娱乐,我OK啊!像这种善意的调侃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如果是恶意的调侃就自动屏蔽好了。其实我也很认真地问过美容整形教授关于我腮帮子的情况,医生说,这是因为我年龄大了,肌肉状态不一样了。
华商报: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康辉:因为没有固定的休息日,与家人相聚的时间较少,经常不能一起出游,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华商报:很多人觉得现在传统媒体正在经受着挑战和机遇,你觉得呢?
康辉:当新媒体发展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传统媒体就要消亡了,但我并不这样觉得,所谓的两种媒体只是指理念、观念和技术手段的不同,但是每一种媒体都有它自己的独特性,要做的是保持这种独特性。我并不认为这完全是一种挑战,当今媒体融合速度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很多共通之处、契合之点,我们完全可以在这种机遇下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就像现在大家都不会专门守在电视机前看一个节目,往往会有别的平台和客户端可以观看,说到底,有了新媒体只是多了观看的平台,要考虑把视听产品做得更好。我觉得这种情况其实是好事,当你的产品多了一个投放平台的时候,按道理讲你会活得更好,现在只是一个调整的阶段。
学会质疑,更要相信世界的美好
华商报:你这次来和大家分享成长,你怎么理解成长?
康辉:首先是认清自己,在经历成长的过程中,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清清楚楚地认识自己,别人肯定你,你飘飘然,别人否定你,你戚戚然。那到底怎样对自己认识得更客观呢?我们需要经常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想要以怎样的角色出现在人群当中?我在播新闻的时候就有各位老师给我提意见,有的老师说新闻是客观的,在镜头前不能笑,你看罗京从不笑;有的老师说在镜头前要有亲和力,你看李瑞英老师经常笑。但我不可能上一条新闻笑一下,下一条新闻板着张脸吧。所以这时候需要自己对自己有个认识,哪些建议与我的职业规划是契合的,我就怎样选择。
华商报:你说到的承担责任与懂得尊重呢?
康辉:责任大的话,叫治国平天下;小的话,叫修身齐家。承担责任从对自己负责任开始,对自己有约束,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一种承担责任。尤其在群体中,你要意识到自己是有责任的。比如我的工作,是一个合作性特别强的工作。在我们的播出过程当中,导播是和主持人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观众,我要通过佩戴的耳机听播出过程中的“最高指令者”的指令,如果听到对方是一片寂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遇到突发情况,需要通过导播和主播之间的对讲和合作来救场。尊重不是单独的姿态,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是真真正正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而考虑自己的行为。而尊重的前提就是了解,只有当我们了解了才能不大惊小怪。
华商报:你还提出了一点叫做质疑,新闻需要质疑,生活需要质疑,质疑什么呢?
康辉:我们经常会在网络跟帖留言中看到“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全中国有多少人,发言的人占多少?没有发言的人又占多少?如果我们就这样下结论为“大多数人”,未免有些草率。并且就算是“大多数人”,也不代表他们的想法、说法是对的,否则就不会有“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句话了。所以年轻人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会慢慢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群盲”。当你听到一个理论、说法的时候,也应该问一问,它从何而来?它为什么会是这样?但同时,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选择相信,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记者 朱秦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