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中国
  • 纪录片
  • 娱乐
  • 综艺
  • 影视
  • 主持人
  • 法治
  • 历史
  •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纪录片
  • 娱乐
  • 综艺
  • 影视
  • 主持人
  • 法治
  • 历史
    首页 > 最新消息

    阜康工业展馆见证甘河子工业发展史

    2016-05-09 浏览:

      本报记者于兮

      在新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式各样的展馆很多,但阜康工业展馆是极为特别的一个。这座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展馆,坐落在阜康市甘河子镇,它全面展示了甘河子的产业景观,讲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那些鲜为人知、真实生动的历史过往。

      近日,当记者置身其中,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阜康工业展馆在某种意义上见证了新疆工业的发展变迁,回响着新疆工业文明最铿锵的足音,在今天,这种足音依然深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激励着我们阔步向前!天山脚下的新风景线

      想象一下,20世纪60年代,在遥远、偏僻、荒凉的新疆,在天山山脉东段的著名高峰——博格达峰脚下,钢铁厂、水泥厂、发电厂、锁厂、煤矿等企业轰鸣的机械声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阜康市甘河子镇正处于博格达峰脚下,老一辈自治区领导王恩茂、赛福鼎·艾则孜等人和数万名建设者,曾在这里建起了一批事关新疆国计民生的企业,而于2015年5月20日正式开馆的阜康工业展馆,正坐落在这里。

      曾经,甘河子为自己所拥有的众多工业企业而自豪,这里的企业为新疆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巨大贡献,获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赞叹。但后来,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老工业基地甘河子不再辉煌。

      “甘河子的兴衰联结着几代人的生活,而产业遗产是人类进程的历史见证,我们能不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产业遗产成为焕然一新的景观?”阜康工业展馆开馆时,记者前往采访,甘河子镇党委书记马生斌如是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2013年,阜康工业展馆启动设计,2014年开工建设。展馆总投资600万元,馆内收藏了600余件实物展品,照片500余幅,设置有“艰苦创业”、“历史记忆”、“辉煌成就”和“展望未来”4个板块。在这里,可以找到往日的厂房设备、零件和产品等物件,它们都得以在展馆内留存再现。

      从整体上看,阜康工业展馆运用文字、图片、声光电等方式,对甘河子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综合经济、工业经济、名优产品、骨干企业等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展示。观者流连其中,通过那些实物和图片,可以鲜活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者和产业工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也能充分感受到新疆老工业基地——甘河子镇旧貌换新颜的沧桑变化。

      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对曾经一度沉寂的甘河子镇林林总总的工业厂房,很多人直言应该采取大拆大建的“除锈”行动,可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化遗产观念,最终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决定,把这里大片的产业基地保存下来,留作永久的纪念和明证。历经改造,阜康工业展馆正是在甘河子镇原天龙钢铁厂旧址上建设起来的。

      展馆开馆那天,人声鼎沸,曾在甘河子镇工作的200多名老工人从五湖四海赶过来。他们目睹这片曾经奋斗过的土地,目睹挥洒过汗水的车间,不禁感慨万千,热泪横流。他们完全想象不到,曾经破败的大型工业区,历经时间的魔法之手,竟然神奇地转变成了拥有全新概念的现代生活空间。大家从内心里深深地感受到,这些有意义的成功的改造经验,或许会对新疆其他老工业区的改造和重建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走进阜康工业展馆,一幅1:1的人物硅胶塑像和半景画,真实地再现了1958年11月25日,王恩茂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和钢铁独立营在甘河子实地踏勘并破土动工的场景;一幅甘河子矿产资源分布图,则可以清晰地看到小龙口一带蕴含着丰富的煤炭、石灰石和菱铁矿资源,这也是当时自治区党委将天龙钢铁实验厂选址在甘河子的重要原因;在一些机械实物前,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年钢铁厂土法炼焦炉的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矿石基本靠人工采挖、牲畜倒运……

      在阜康工业展馆内的一些散发着古朴怀旧气息的图片和实物前,你还可以看到和获知,从1961年到1964年,由甘河子出产的近40万口铁锅,基本满足了全疆各地的市场需求;由甘河子出产的五金制锁填补了自治区该项产品的空白,这些锁具甚至还走出国门,出口到巴基斯坦。

      我曾多次前往阜康工业展馆采访,每回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我看来,将甘河子镇这片曾经偃旗息鼓的工业基地,用一种强调产业景观整体性的保护观念和形式留存下来,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光阴荏苒,如今,阜康工业展馆作为面向社会集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自开馆以来,已接待成百上千,数以万计的观众参观。而由它形成的工业文化,已成为甘河子镇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品牌,同时也正在成为天山脚下一处新的风景线。散发着夺目的精神光芒

      无论是已经沉寂的车间,还是斑驳的展品,阜康工业展馆均散发着夺目的精神光芒。这种精神光芒绝不苍白、单一。它有一个共同指向:内涵丰富、意味隽永。

      在展馆内,一幅图片反映了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召开的情景。会议提出“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方针。为了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自治区党委成立了天龙钢铁实验厂筹备委员会,并组成钢铁独立营出征甘河子。当年,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工人们提出了“大干快上五十天,定叫铁水早日出”的口号。经过超负荷、超强度的劳动,果真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工人们建成了一号高炉并投产。为了表达喜悦的心情,工人们还用第一炉铁水浇铸了双“喜”以示庆贺。

      通过展馆的图片,你还可以看到,当年天龙钢铁实验厂的生产一线,还涌现出8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汉子”。炼钢车间的刘素珍、郁奇芬等8位姑娘组建了转炉小组,勇敢地向男职工挑战,成为当时誉满天山南北的“炼钢炉前八姐妹”。当年,这些散发着奋进气息,充满干劲和大无畏精神的“女汉子”,曾被评为自治区“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阜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海燕说,虽然工业重镇甘河子的很多旧厂区已经成为历史,但岁月流转,新一批工业企业又重新引进到这里,静静矗立的阜康工业展馆,见证着这块土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改变和发展。无论未来这里会有怎样的规划,都难以磨灭新疆工业在这块土地上留下的足印。

      在阜康工业展馆的一些图片中,可以看到,当年,自治区各级干部轮流到天龙钢铁实验厂参加劳动、接受锻炼。可以说,当年,干部到基层历练,能力在一线培养已蔚然成风。从那些青春四射的激情面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为了全面支援天龙钢铁实验厂的生产,除了西藏之外,全国各省市2496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汇集天龙。此外,南疆的560名少数民族同志也作为职工队伍的中坚力量,参加到天龙钢铁实验厂的生产劳动中,当时他们的人数占到在厂职工的22%。他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用心心相印和融会贯通书写了一个个民族团结及共同发展的感人故事。

      到阜康工业展馆参观的游客都有种感受,那些机械实物并不是冷冰冰的。相反,古朴的实物和图片总散发着真挚情感的味道。在展馆一处特别醒目的位置,一幅油画让很多造访者动容,这是根据天龙钢铁实验厂涌现出的真实的民族团结事迹创作的。1962年,为解决2000多名职工的生活问题,天龙钢铁实验厂党委选派采矿大队分队长白映复和维吾尔族职工伊力·伊明前往300公里之外的和静县大山深处的巴伦台赶牦牛。两人赶着牛群途中遭遇大雪封山,被围困在大山中整整22天,他们以生肉和冰雪为食。断粮多天后,白映复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把剩余的粮食和棉大衣全都交给了伊力·伊明,自己不幸以身殉职。身体极度虚弱的伊力·伊明克服千难万险,将汉族兄弟的遗体和牦牛一起运回了甘河子,自此留下了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阜康工业展馆的这幅油画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感人肺腑的故事瞬间。

      至今,伊力·伊明的老伴回忆起往事,仍会泪流满面:“伊力·伊明当年去执行任务时只有21岁,当年他们断粮断水,在雪地里相依为命相互鼓励的情景永生难忘。”白映复的弟弟现今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每每看到这幅油画,也情难自已。“天龙钢铁实验厂的建设凝聚着民汉群众的心血,也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佳话,哥哥在天之灵会欣慰的。”他说。

      铁锅、锁具、窨井盖……阜康工业展馆里的展品虽然有限,背后的故事却有很多。第一座高炉、第一炉钢水、第一块钢锭、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机床……每一个“第一”都蕴涵着一种精神;带头在工地上劳动的王恩茂、突击队里的小夫妻、高炉前的8姐妹……这些人物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产业工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和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折射出了一种感人的时代的奋进力量。

      阿不都·热扎克,是原天龙钢铁厂工人。在阜康工业展馆里,他当年的工作照片映射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过往,他坦言:“展馆内每一件简陋的劳动工具都余温犹在,都是我和战友们战天斗地的见证。而那一张张珍贵的黑白照片让人感怀,那是我们青春燃烧的记忆。”“刚参加工作时,父亲告诫我,一定努力干工作,不能给甘河子抹黑,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这位199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重温昔日那段火热的创业史,反复强调那段历史给予他精神上的洗礼是永生的。他也相信,这段历史会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本文图片均由盛杨提供)阜康工业展馆的工人浮雕。

      阜康工业展馆前20世纪70年代天龙露天石灰石矿山的主要采掘设备——单斗挖掘机。阜康工业展馆。阜康工业展馆里的浮雕作品展现了产业工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阜康工业展馆里的浮雕

    (责任编辑: HN666)



    上一篇:1386年“都江府城”将修复 系清朝改土归流见证

    下一篇:中非的“铁” 超乎你想象


    相关阅读

    • 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2家2025-04-18
    • 5家科创板IPO医药企业恢复审核2025-01-02
    • 企业经营压力挑战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三2024-12-06
    • 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11-19
    • 朗玛信息第七次上榜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2024-10-21
    • 冯保卫致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冯军院长及执行局丁毅局长的一封实名公开反映信2024-09-01
    • 政策支持加码 引导外资企业“链”上布局2024-06-05
    • 打破西方封锁!这家中国企业,牛!2024-05-24
    • 钛媒体实地调研:中国企业“出海”越南之路2024-03-12
    • 57家创业板公司业绩快报亮相2024-03-06

  • 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02家
  • 5家科创板IPO医药企业恢复审核
  • 企业经营压力挑战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三
  • 聚力创新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朗玛信息第七次上榜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
  • 冯保卫致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冯军院长及执行局丁毅局长的一封实名公开反映信
  • 政策支持加码 引导外资企业“链”上布局
  • 打破西方封锁!这家中国企业,牛!
  • 钛媒体实地调研:中国企业“出海”越南之路
  • 57家创业板公司业绩快报亮相


  • “抗日杀奸团”成员著书回忆遭宪兵囚禁
  • 2015-07-02经典人文地理 九天——1979年邓小平访美
  • 美密苏里舰展出尼米兹将军所用“胜利之笔”
  • 2015-08-20辽宁抗战往事 第12集 平顶山上三千冤魂
  • 中国军人朱魁元参战牺牲 姐姐获悉哭坏双眼
  • 中国抗战伤亡逾3500万人 经济损失6千亿美元
  • 中国远征军遗骸被接回家:每个个体应被尊重
  • 地震伤员回乡乘车证见证40年前抗震救灾历史_社会新闻_唐山
  • 部分机工接受盟军招募 赴机场从事运输工作
  • 不能忘却的纪念
人民播报是大型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