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3日电(记者廖翊)5月底6月初,享誉世界的华盛顿合唱团首度巡演亚洲,先后在青岛、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唱响著名交响合唱曲《布兰诗歌》。与其合作成功完成历史之行的,是我国年轻的城市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
外宣城市,成就“不同凡响”
青岛交响乐团组建于2005年4月,现有演奏员87人。成立短短10年,成绩斐然,声名鹊起,多次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使者身份出现于重要国际舞台。
2009年2月,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青岛交响乐团与华盛顿合唱团第一次合作演出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波吉与贝丝》,获得成功。
“过去,我根本没听说青岛交响乐团,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合作后,才知道有一个这样棒的乐团,每个演奏员素质都很高,弦乐很棒,铜管乐的演奏技巧非常好!”华盛顿合唱团行政总监戴布拉·克拉福特说,这决定了他们6年后的再度携手。
她表示,《布兰诗歌》是史诗般的交响合唱曲,对演奏、演唱、合作要求极高。尽管这是青岛交响乐团第一次排练、演出高难度的《布兰诗歌》,但是与华盛顿合唱团的合作十分成功,显示出非凡功底和潜力。
“2005年青岛交响乐团重组后,我们定下了‘打造一流城市乐团’的目标,确立了正规化、职业化的建团标准。”青交团长王琳说。
基于此,青交在全国选才,聘请外籍专家年终考核演奏员;聘用国内著名指挥家担任艺术总监;按职业团体要求推出音乐季,与不同艺术家合作、演绎不同风格中外作曲家作品提升乐团实力……
近年,青岛交响乐团先后代表国家参加“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年”及赴美巡演,受邀参加意大利、斯洛文尼亚等欧洲“城市音乐节”演出……这张“地方名片”,代表国家文化形象。
“内惠于民”,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乐团和市民是共生关系,市民水平高,乐团水平也低不了。‘外宣城市,内惠于民’,塑造‘文化青岛’,是建团宗旨。”王琳说。
“打开音乐之门”“青交开放日”“青交公益音乐课堂”“‘爱乐之友’年卡”……由青交发起的“雅乐惠民”活动长年活跃于青岛,深入学校、社区、乡村、企业,交响乐迷队伍日见壮大。
“我们的普及从室内乐开始,从最基础的介绍、从大家熟悉的曲目开始,就像引导小孩从最简单的识字开始、慢慢读懂大文章一样。”乐团副团长、首席小提琴演奏家刘玉霞介绍。
“10年过去,青岛观众听交响乐时的礼仪、穿着、秩序等,都有了很大改变。如果谁在演出中说话,立即有人对他发出示意。作为演奏员,感受十分强烈。”中提琴首席鲍锐介绍。
扶持“小微”,汇聚宏大“交响”
“交响乐和芭蕾舞、歌剧艺术属于人类‘通码’艺术,其普及、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青岛交响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家张国勇说。
张国勇认为,世界国际化大都市都有一支或几支有影响的交响乐团。青岛作为二线城市,着力打造一个职业交响乐团,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中扮演角色,在我国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思考意义。
“华盛顿交响乐团的运行经费,部分来自演出门票,部分来自合作交响乐团付费,部分来自企业、财团赞助及个人捐款,还有一部分需要政府资助。财务危机每年都有!”克拉福特介绍。
王琳认为,走过10年历程的青交要有新的突破和进步,必须建立长远规划形成风格,必须以严格淘汰机制提升团队能力,必须以收入增长机制留住人才……这需要体制机制的跟进,需要政府更多投入,“这是中国城市交响乐团共同面临的问题。”
“国家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不妨把交响乐、舞台艺术当做动态的博物馆,国家给予更多支持和保护,更好地繁育、发展我们自己的‘卢浮宫’。”张国勇说。
[责任编辑:
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