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是近年来影视圈最“吃香”的词,甚至当下影视圈说拍戏不再说“拍戏”,而称“IP 开发”。 在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等热门IP被争抢之后,连《新华字典》和“俄罗斯方块”也已被互联网公司注册,有望被改编成影视剧上映。根据一本《新华字典》来拍电影,这究竟是互联网思维的超前意识还是发烧过头的圈钱行为?
如果不是IP热,很难想象一本“高冷”的《新华字典》会和影视剧搭上关系。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紧密融合的当下,互联网、金融资本迅速涌入电影业。如今,IP热对影视圈的影响力让人惊讶,只要稍有点知名度的IP都已经被注册立项,这种疯狂依赖IP的现象折射出的是影视圈逐利投机的市场风向。
《新华字典》变成火热IP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知名度,借助经典的品牌价值来拉动票房本无可厚非,但是《新华字典》是一本工具书,“转码”成电影剧本需要编剧“脑洞大开”,如果改编不成功,很可能沦为圈钱工具。而且仅仅凭“新华字典”四个字,观众也会基于好奇心走进影院,随后必然会有一大波《现代汉语词典》、《高等数学》、《电饭煲说明书》等电影袭来,银幕上会出现越来越多匪夷所思的IP电影。
在互联网思维浸染之下,IP之于电影好似一场革命,但我们电影缺少的根本不是IP,而是内容。如果说IP代表的是品牌价值,内容则承载了电影文化精华。但在资本拉动的IP热面前,电影变成绝对的商品,价值完全等于利润,而与文艺、情怀、思想、审美无关。借助IP获得了品牌价值的同时,却可能丧失电影本身的审美价值,这样IP电影将会走向何方,需要电影人更深层次的思考。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