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群众做主”,成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催生的文化新现象的一个缩影,是我省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向
“我的文化我做主”、“网吧经营连锁化”、“带着精品闯市场”,辽宁的文化新现象洋溢着变革的勃勃生机
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关注辽宁,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兄弟省份纷纷前来取经
“把梨铧蹭得铮亮,杏花雨飘落诗情,布谷闲来春歌,让黑土地耕潮涌动。 ”5月9日,大山环抱的铁岭县花豹冲村,30余名农民在天龙山脚下迎春赛诗,村民王轲的这首 《春耕》,被参赛的诗友们大赞“有味道”。
这种自发、自创、自在,而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引导、扶持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今在我省各地随时、随处可见。
“我的文化我做主”,成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催生的文化新现象的一个缩影。
一种文化新现象的产生,往往是思想观念交集与碰撞的结果。而这种交集与碰撞,因文化体制改革的锐意进取、破旧立新而格外强烈。
正像曾经参加文化活动的广大群众,从或多或少的“被活动”,到得益于引导、扶持后自己当主角。交集与碰撞中,一直被视作不健康场所的网吧,已从分散杂乱到全部连锁化经营;长期躺在计划经济襁褓中的国有文艺院团,也从“象牙塔”上回归大地,鼓足勇气走进市场求发展,在市场中锤炼精品,催生经典。
“我的文化我做主”、“网吧经营连锁化”、“带着精品闯市场”,辽宁的文化新现象,洋溢着变革的勃勃生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关注辽宁。中央领导对“网吧连锁”亲自批示:值得总结和推广。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兄弟省份纷纷前来取经。
我的文化我做主
田剑峰去年5月从辽宁歌剧院调任省群众文化艺术馆任馆长。他履新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完成我省第八届艺术节的结构性调整——前七届是专业艺术唱重头戏,这一次则是让群众文化与专业艺术同台竞艳。于是,去年9月,在历时近一个月的艺术节里,近9万名群众文化骨干亲身参与演出,200万人次群众到场欣赏演出,其中,仅群众文化专场演出活动就占到了17天。
一届艺术节,折射大变化。如今,我省的广大群众,已经以主角的姿态登上了推动文化发展的前台,使群众文化的意义和内涵有了新的提升。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但从未自上而下地“下指标、搞量化、图形式”。相反,始终把“以尊重百姓的意愿为出发点,去发现、保护、扶持、引导、提高”作为宗旨。
“群众文化,群众做主”,这就是我省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向。
让群众做主,首先得明其需求。我省开门问民意:各市先后开展群众文化需求调查,举办文化活动创意大赛,让市民来策划;对面听民声:宣传、文化部门组织数千名干部、艺术家,深入村屯、社区,来一次“文化需求”大调研。
“主角”得有舞台。近年来,省委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振兴颂”和“红诗辽宁”群众性诗歌唱诵活动。通过典型引路、辅导培训、创作展演、选拔比赛、硬件扶持等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看主流、唱主角、献才艺、诵“五好”,乐在其中,自身文化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
我省为“草根”搭建的舞台很大:鞍山的“钢城之春”秧歌赛会、锦州的国际民间文化节、营口的 “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朝阳的“凌河之夏”艺术节等等,无不让最基层的广大群众尽情挥洒着文化的激情。
群众成为文化主角,需要有人去帮助他们提升这个能力。我省几年来相继实施了群众文化培训“火种”工程和“百馆千站”培训工程,使数千名基层文化工作者和乡土艺术家从中受益。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满怀激情地回归基层去辐射和带动身边的群众,“火种”迅速“燎原”。
网吧经营连锁化
网吧连锁经营,不是新鲜事,但一个省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实现所有社会营业性网吧连锁化,绝对是新闻。目前,我省7000余家网吧连锁率已达99%,在全国算是头一份。
网吧能否成功实现连锁,行业内曾有这样一句话——前途有些光明,道路绝对曲折。而对我省来说,网吧不仅成功连锁,而且已成为一个休闲娱乐的放心场所,一个传播文化的新平台。
2008年时,我省营业网吧8094家,上网电脑总量约为32.5万台,均居全国前列,这其中,90%以上是单体经营。网吧问题频出,被群众视为“公害”。有关部门虽多次整治,但只能刹一时之风,苦无治本之策。
问题的“根儿”在体制上。于是,2009年起,一场网吧行业洗牌风暴席卷全省。第一件事就是选择连锁的“龙头”企业。实力强、信誉好的联通网苑、绿云等8家具备资质的连锁公司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再以收购、兼并、联合等多种方式整合其他单体网吧。加入连锁的网吧实行统一形象标志、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经营方略、统一上网首页、统一购销“六个统一”。
为实现政策推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5部门还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省网吧场所连锁整合的实施意见》,提出简化连锁网吧审批变更程序和降低上网资费等优惠政策及市场退出机制相关规定。
连锁的结果,显然是多赢。
通过网吧连锁企业一个“总开关”,监管部门能实现对所有网吧的定时断网、身份证识别、统一监控等。 “过去我们要管8000个网吧,现在管好8个连锁企业就可以了。 ”省文化厅副厅长殷仁连说。
连锁企业通过“跑马圈地”壮大了市场份额,同时,规模化也为寻找新的赢利模式提供了契机。
单体网吧免费加盟后,连锁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和品牌被毫无代价地“复制”,上座率随之大幅提升。
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未成年人和那些担心他们沉迷于网吧的家长、老师。沈阳浑南二小开家长会的时候,校长跟家长说:“放心吧,我们派老师暗访过,现在的网吧,不会再让未满18岁的青少年进去,人家现在不靠这个赚钱。”
带着精品闯市场
作为文化大省,辽宁并不缺少令人瞩目的艺术精品。先后有5台剧目入选国家舞台十大艺术精品工程;央视舞蹈大赛勇夺“四连冠”。这样的成绩至今无出其右。
然而,有时我们也会面对这样的遗憾:大笔资金、大把力气打造的精品,只是为赢得奖杯的光环,或在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进行为数不多的几场演出?这就是精品的历史使命吗?
“优秀文艺作品只有通过市场转化为文化消费品,为人民群众所选择、所认同,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满意和欢迎的精品。 ”这是辽宁新的文艺精品观。
随着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向深入,辽宁的艺术精品走得上评奖高台,更下得到百姓舞台,能够走进演出市场,以群众的需要为创作的最终目标,实现既叫好、又叫座的华丽转身。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确定了以艺术精品打开市场的思路,用精品树品牌,用品牌提高演出市场占有率。 《天幻》、《梦幻》、《龙幻》等系列“幻”字号杂技晚会已在巴西、墨西哥、德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商业演出3899场。
按市场订单创排剧目、调动社会资源对剧目实行股份制投资运作、主动构建通往世界的演出市场网络,是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总结出的成功营销经验。其中,《海盗》就是根据南美市场的需要打造的,从今年5月起,演员们将赴南美洲各国进行为期3年的商业巡演。
秉承“艺术服务大众”这一理念,辽宁芭蕾舞团近年来先后排演了 《花木兰》、《末代皇帝》、《二泉映月》等多台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与较高艺术水准的精品剧目,最大化地释放着艺术生产能量,并有效地开拓了演出市场,仅《二泉映月》就已在国内外演出达400多场,收入超过300万元。
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才有更大的群众市场。本着这个理念,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精心组织创排的话剧 《郭明义》在沈阳刚刚演出9场,就让泪水一次次打湿了近2万名观众的脸颊,让更多的人们走进了郭明义崇高的精神世界。可以预见,已列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国展映片目的电影《郭明义》,赢得的不仅是更多的掌声,也将斩获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