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3月25日专电(记者明星、李丹)从今年年初开始,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成了一群中国流行音乐“追梦人”续写音乐梦想的舞台,同时掀起了一股风风火火的“真唱热潮”。在乐坛摸爬滚打多年的歌手现场演唱,用最质朴和真诚的方式赢得了电视观众的认可:已经播出的10期节目收视一直保持全国同时段第一,节目收视接连破十。
流行音乐“追梦人”舞台圆梦
《我是歌手》节目中,最火的莫过于十年寒窗耕耘音乐乐土的台湾歌手林志炫。他凭借《没离开过》《你的眼神》以及《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成为该节目的“三冠王”。由当初的不温不火到如今的大红大紫,林志炫的成功源于一个音乐人对梦想的执著。
在接受媒体专访中,林志炫曾坦言,相比观众对他的接纳程度,他更关注的还是自己的音乐是否能深入人心。“如果用数字来比喻的话,我可能有百万张销售、有数十万歌迷。但其实我最在意的是一个两位数,那就是希望我的音乐可以让大家听几十年。”
正是这种专注细节、追求极致的精神,让《我是歌手》的参赛者受到追捧。当他们拿着麦克风面对观众,大声唱出他的音乐梦想,然后勇敢面对失败淘汰时,歌者们“追梦”的执著和勇气是最真实而震撼人心的。
在回答为什么选择从韩国购买《我是歌手》这个节目的版权时,湖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吕焕斌说:“国内类似的音乐节目,大多以平民人群为主,往往更加注重‘草根梦想’。而《我是歌手》的参与者都是已成名的专业歌手。相比之下,专业歌手的歌唱实力更强,更具感染力,而且作为‘功成名就’的歌手,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梦想,希望不断提升自我,向更高的梦想迈进。这一点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
现场演唱回归音乐真实本质
林志炫说:“在顶级的音响设备下演出,我真的唱得十分开心。让音乐回归到了最原始的本质:live(现场)演出,这样的演出是可以感动人心的。”
记者采访《我是歌手》导演组获悉,除了媒体之间竞争压力之外,《我是歌手》最大的困难在于邀请歌手。节目的目标歌手几乎都是华语歌坛较具知名度的明星,他们不缺舞台、不愁市场,尽管这个节目会带来曝光率、话题的关注,但同时现场演唱是对歌手实力的考验,参赛者也必须直面排名、淘汰带来的事业风险。
节目初期,湖南卫视采取广撒网的方式联系各路符合节目要求的实力唱将,稍有知名度的在线艺人几乎全部都拒绝了节目组的邀请。许多歌手或出于没有档期、或担心输了没面子等原因,大多婉言谢绝。导演组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并花费数月时间飞往各地直接拜访歌手,进行游说。
节目总导演洪涛表示:“第一轮亮相的每一个歌手,自己都会亲自去面谈,真诚、细致地介绍节目形态,甚至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游说歌手,打消歌手的参赛顾虑。如黄绮珊在受邀来节目之前,尚在新加坡读书,起初因学业冲突已经婉拒邀请,为了邀请她加盟,自己一路奔波,从北京追到重庆,最终以诚意打动了对方。”
与此同时,节目组邀请华语歌坛顶级的音乐人、演奏家级别的乐手组建最豪华的音乐团队为歌手演唱保驾护航,破天荒的将演唱会级别的顶级音响设备搬进演播厅,给参赛的歌手们吃下了“定心丸”。
湖南卫视常务副总监李浩介绍,《我是歌手》在歌手的选取上,除形象正面、在观众中拥有较好口碑之外,最为看重的是,歌手的“真唱”实力,以及音乐的代表性。
“后选秀时代”开创节目制作新形态
湖南卫视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最具创新精神的内容平台,曾推出过《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变形计》等许多优质节目品牌。然而,随着电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观众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挑剔。因此,创新节目要取得成功,也越来越难。
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总编辑、湖南卫视总监张华立说:“《我是歌手》是一个‘现象级’的创新,引发了全民讨论。它不仅开创了崭新的节目形态,最重要的是掀起了中国流行乐坛的真唱运动。成名歌手以来这个舞台证实自己的实力为荣。”
《我是歌手》的铁杆粉丝、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贺旖告诉记者,从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第一届开始,中国的选秀基本上被框定了一个标准。“我们大概被追梦少年少女的故事灌溉太多了,早就已经开始审美疲劳了。而歌手正面PK是我们从未见识过的,在这里也许我们没有多少感人肺腑的追梦故事可看,但是看专业歌手怎么践行自己的行业标准,实现音乐价值也是一个个非常值得看的故事。”
《我是歌手》最直接让观众感受到的就是音乐的力量,不管是齐秦的《夜夜夜夜》,黄贯中唤醒青春记忆的《海阔天空》,还是黑马姿态杀出的黄绮珊完美声音《等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建珍在微博中感慨:“这些歌手真诚和有态度地唱歌,一个节目能够让观众看到这些,就已经成功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