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中国
  • 纪录片
  • 娱乐
  • 综艺
  • 影视
  • 主持人
  • 法治
  • 历史
  •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纪录片
  • 娱乐
  • 综艺
  • 影视
  • 主持人
  • 法治
  • 历史
    首页 > 最新消息

    “楚风湘韵”,一场跨越海峡的文化盛宴

    2016-04-22 浏览:

    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在台北松山烟厂举行。  周东平摄

    台北松山烟厂展览现场,台湾观众许智纯(左)与江永女书传承人胡美月合影。  通讯员摄

    台北松山烟厂展览现场,来自德国的克里斯和好友对隆回滩头年画表示浓厚的兴趣。 通讯员摄

      湖南日报记者 左丹 杨熙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基因,也是一个民族鲜活生动的文化记忆。

      在守护、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海内外华人共同心声的今天,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湖南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自11月26日在台北启动以来,受到台湾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巨大反响。

      11月26日,12月10日,记者随代表团两度来到宝岛台湾,感受到两岸人民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的殷切之情,以及“楚风湘韵”在宝岛掀起的湖湘文化热潮。

      2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两岸非遗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是“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总策划人。他告诉记者,与首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活动不同,此次为大陆首次在台湾集中展示一个省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两岸开放交流20多年来赴台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

      “我们派出了20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演示湖南非遗精品项目,包括湘绣、苗画、长沙棕编、湘西竹编、滩头木版年画等,同时推出了包括民间织绣、竹艺、陶艺、石雕等多幅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展板、200余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以及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等民间奇葩。而在两岸民间乐舞专场演出中,我们派出共88人的演出团队,他们绝大部分是从田间地头走来的农民,为台湾人民奉献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湖南民间乐舞。整个活动期间,我们将有180名非遗工作人员先后来到台湾,展开文化交流。”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活动从2011年11月26日至2012年2月20日,历时近3个月,包括三大项目,即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两岸民间乐舞专场演出、“保护、传承、弘扬--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等,并将走遍台湾全岛,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多地举行,展示原汁原味、独具一格的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岸非遗首度同台演出,近2000张入场券被索取一空

      栩栩如生的菊花石雕,享誉中外的醴陵釉下五彩陶瓷,双面全异绣的湘绣……11月26日,“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在台北松山文化创意园精彩亮相,拉开了第二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帷幕。

      “简直是魔术般的艺术!”当天,整个松山文化创意园内人头攒动。湘绣传承人江再红、柳建新,菊花石雕传承人曹明珠、于智勇,江永女书传承人胡美月、胡欣等,更是成为台湾民艺爱好者追捧的明星。“我之前听了江老师的讲座,这次又亲眼目睹湘绣的神奇 ,非常想拜江老师为师,学习湘绣。”台湾刺绣爱好者王女士告诉记者。

      来自德国的小伙克里斯,则对滩头年画非常着迷。他告诉记者,他喜欢滩头年画的色彩和构图,他想买一些回去好好研究。台北书院山长、音乐学者林谷芳对展览大加赞扬,“楚文化的浪漫和瑰丽让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可或缺,这个展览丰富、生动,让台湾人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东西更加立体化,且有了高度上的提升。”

      而自11月26日启幕以来,每天都有近千台湾民众到松山文化创意园参观学艺,截至12月15日已接待近2万人次。

      如果说民艺民风民俗特展,奏响了楚风湘韵这场文化盛宴的序曲的话,那么12月10日,在台北孙中山先生纪念馆举行的两岸民间乐舞专场,则将这场文化盛宴推向了高潮。

      “在台北的两场演出入场券,早在几天前就已全部被台湾民众索要一空。”12月10日晚,尽管台北下着冬雨,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大厅内排满了前来领票的台湾民众。“纪念馆大会堂能容纳2000多名观众,我们此前推出的1600张免费索取的门票,早已被索要一空,今天冒雨排队的民众是来领取预留的300多张门票的。” 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林介绍。

      晚7点30分,随着13位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姑娘,敲响热闹喜庆的苗族四方鼓舞,楚风湘韵--两岸民间乐舞专场演出盛大开演。苗族歌鼟《担水闹新婚》、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瑶族舞蹈《棕包脑》、桑植名歌《唱支山歌甩过来》、侗族芦笙舞《鱼跃笙歌庆丰收》、土家族咚咚喹民歌《踩瓦泥》、青山唢呐、花瑶《呜哇山歌》、土家族摆手舞《舍巴乐》等,一个接一个的精彩演出,让人仿佛飞越海峡,徜徉在湖南的乡村山寨,感受丰收的喜悦,祭祀的神秘,婚嫁的热闹。

      而随着台湾排湾族歌谣及勇士舞、客家北管八音《将军令》等“非遗”节目的亮相,现场观众的掌声更加热烈,这掌声既有海峡两岸非遗文化首度同台演出的喜悦,更有对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的更大期许。

      近2000观众中,不少台北市民携老扶幼而来,张先生一家3口看完演出后,依旧还恋恋不舍,他告诉记者,10岁的女儿正在学民族舞,从网上获知这场演出后,就带着全家过来观赏了,感觉非常不错。学美术的彭女士则带着婆婆、女儿、小姑一起来看演出,她说,整台演出非常令人震撼,从服装到表演都非常精美,她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文化交流,并建议可以收取一定费用的门票。

      楚风湘韵传乡情,守望共同的精神家园

      “我的家在大陆上,高山高,流水长,一年四季不一样,春季柳条细,夏季荷花香,亲朋多,常来往,过年过节喜洋洋……”这是一首上世纪50年代台湾非常流行的歌曲。听说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台北展演,祖籍湖南江永的高大勇,为我们唱起了这首歌。

      高大勇说,他的老家在江永县夏层铺,那里山青水秀非常迷人。1998年父亲回江永探亲,带回了家乡的泥土、香米、米酒。父亲的遗言之一就是想自己的骨灰回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大勇至今尚未到过故乡,所有对故乡的记忆,都来自父母的口述。也未完成父亲的遗愿。讲到这,这位台湾长大的中年汉子声音哽咽。

      听说江永女书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并来台展出,高大勇非常兴奋,他表示一定要带夫人一起去看看来自家乡的民间奇葩,聊慰乡情。

      年逾八旬的刘云家是湖南常德人,1945年来到了台湾,至今乡音不改。听说两岸民间乐舞展演,他以伞为拐杖,早早来到了演出现场,坐在观众席的第一排,全神贯注看完了整台演出。毕业于美国空军3750技术学院,退伍前曾是空军中校通讯参谋官的喻德文,1950年到台湾,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醒目地印着湖南宁乡四个字样,“我是湖南人,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连日来,无论是松山文化创意园,还是孙中山先生纪念馆,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上一篇:文化视点:新媒体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下一篇:【文化视点】陇上戏苑:《邓宝珊将军》中的“矛盾冲突”


    相关阅读

    • 广东已推动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2025-05-28
    • 专家解读现代企业制度19条举措2025-05-27
    • 北京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企业达10.5万户2024-12-27
    • 观山湖区首个“百亿级”工业企业诞生!2024-12-10
    • 广州这家企业获得中国ESG卓越实践案例奖2024-11-12
    • 中储粮集团湖北分公司重大项目可以量身定做???2024-09-09
    • 专精特新企业融入产业链融通发展系列对接活动-上海站2024-04-17
    •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23蓝皮书》正式发布2024-02-29
    • 助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度小满以创新科技服务小微企业发展2024-02-18
    • 问计问需,共谋发展,张伟带队走访企业2024-01-30

  • 广东已推动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 专家解读现代企业制度19条举措
  • 北京市纳入“无事不扰”清单企业达10.5万户
  • 观山湖区首个“百亿级”工业企业诞生!
  • 广州这家企业获得中国ESG卓越实践案例奖
  • 中储粮集团湖北分公司重大项目可以量身定做???
  • 专精特新企业融入产业链融通发展系列对接活动-上海站
  •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2023蓝皮书》正式发布
  • 助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度小满以创新科技服务小微企业发展
  • 问计问需,共谋发展,张伟带队走访企业


  • 世界多国高僧大德在无锡灵山种植同愿林
  • 川籍军人卢加胜事迹 走进央视《文化视点》
  • 文化视点:商业环境下的电影如何延续“纯美”之风?
  • 张献民:中国集体上的表达欲走向过剩
  • 我市文艺工作者座谈 王德文《八棵老树》
  • 文化视点:面对"编剧荒",原创戏剧路在何方?
  • 辽宁“文化新现象”叫响全国
  • 2015-06-08扬帆走海丝 第十三集
  • 丝路文明:古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融
  • 中韩两国共享端午文化 儒学思想文化风范被保留
人民播报是大型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