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石产地喇嘛崖
文化视点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又不仅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还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2008年6月,洮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洮砚之名,一是因产地位于我省卓尼(洮砚乡)、临潭藏族自治县境内的洮河岸;二是因取材于色泽璀璨雅丽、石质坚润的辉绿岩(亦称水成岩)之洮石。洮石的最大特点是坚硬细腻,晶莹甘润,如波涟云漪,若璞玉浑金。用洮石雕制之砚,发墨快,研墨细,舔笔不损毫,贮水不透渗,蓄墨数月不变质,论其特性,较之端砚、歙砚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经暑不燥,历寒不冰,历来被誉为“砚中瑰宝”和“中国三大著名石砚”之一。自初唐时被发现开采以来,与端砚、歙砚相差无几地走过了近1500年的历程,创造了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应有地位和灿烂篇章。
随着时代的演变,洮砚已然走出实用的舞台,而被视为一种可与甘肃彩陶、福建寿山石、新疆和田玉等相媲美的观赏、收藏、投资艺术品。但洮砚当下处境尴尬,不能不赶紧施以抢救和保护。这是因为:第一,用以雕刻洮砚的砚材——真正的洮石资源已经枯竭,目前市场所见,或是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掘并存藏下来的石料所雕制的砚品,但属于“宋坑”的“窝子石”一类的绝好石料已经非常稀少,而被誉为“极品”、“神品”的石料更是难得一见;或是用山表之石以次充好雕出的“洮砚”产品,事实上,这些“洮砚”多为山林之石或其他地方的山石代而为之,已然失去真正洮河石特有的品质。第二,卓尼、临潭洮石的开发采掘已时过境迁,现在已到了如何利用仅散存于民间的少量石料的时候,由于洮砚的实用价值已所剩不多,所以,要利用这些石料雕制一些既具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又具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的真正高品位的砚品,不能再眼看着仅存的一点石料被粗制滥造地浪费掉以至糟蹋掉。第三,砚是文房四宝之一,书画家们都离不开它,而洮砚又是兼实用、观赏、收藏、投资为一体的独特的艺术瑰宝。一座一尺左右、石质上好、造型生动、工艺精湛的洮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过五六百元,而到当下,已飙至几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正如一些收藏家所言:“收藏洮砚绝不亚于收藏彩陶,绝不亚于收藏寿山石、和田玉,绝不亚于收藏名人字画和古董珍玩。”第四,目前,市场上一些民间“砚瓦匠”雕制的石劣质次而价格不菲的“洮砚”和假洮砚,已经败坏了洮砚的声誉,以至人们怕上当受骗,不敢购买、收藏,更不敢为“绿色石头”投资……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今年五六月份接连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惊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主持的新中国四大名砚评选揭晓,洮砚竟然榜上无名,而宁夏贺兰砚却名入其列。二是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命名甘肃岷县为“中国洮砚之乡”,不能不令人尴尬。洮砚何以从名砚中落选?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不明就里,或可理解,但“洮砚之乡”跑到了岷县,作为知情的甘肃人有何种感觉?
那么,洮砚如何抢救呢?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一是必须依靠政府手段,对现有洮石加以保护,借助像甘肃省洮砚研究会等专业组织和权威机构的力量,努力把石材集中收购起来,聘请一些高级雕砚师和能工巧匠雕制加工洮砚;同时应对全省所有洮砚加工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该留则留,该撤则撤,做到合法经营。二是加大洮砚艺术品的宣传力度,包括如何认识砚材、鉴别优劣、分清真假、判断艺术价值以及投资价值等等,努力使国人尤其是书画艺术家、艺术收藏家、投资者自己学会洮砚的欣赏和鉴别。三是有关部门要组织打假,对充斥市场的假洮砚、劣质洮砚予以没收和销毁,而且媒体要积极配合予以曝光,努力挽回不良影响,还国宝洮砚的本来面目,保护其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与投资价值。
链接:洮砚矿石及特性
砚石质地之所以极佳,是天然形成的矿石。据地质专家测定,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系,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石。
岩石结构细密,滋润滑腻,颗粒细,并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磨墨快而细腻发光。岩石经长期浸润,水分充足,细腻光滑,呵之出水,砚堂盛水久存不干。故享有虽酷暑而倾墨不干之盛誉。其硬度适中,质硬而不脆,磨抹经久耐用。
其色泽美观典雅。颜色有翠绿、赤紫、暗红、黑等十多种。北宋著名词人张文潜在答谢黄廷坚赠他洮砚诗中赞美道:“明窗拭墨吐秀润,端溪歙砚无比色。”又北宋诗人晁无咎赞美砚石贵和氏璧:“洮河石贵双照壁,汉水鸭头无此色。”大自然中那鲜翠欲滴的绿色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鸭头上的“鸭绿色”令人眼明心亮、怡悦欣喜。
洮石不但色泽美观,而且天然形成的石纹图案更显神韵。有的如惊涛骇浪,有的如平水微波,有的如云、气、点等多种自然图案,充分地显示出动感。
洮石性能卓越优良,石之美决定了砚之奇,当代国画大师黄胄赞曰:“万古洮石,磨墨为宝。昔日珍品,今日更好。”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