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兰洽会会展大厅,各个展厅华灯闪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记者注意到,各地的展厅布展简约大方,在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的同时,尤其注重展示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在张掖展区,一块巨大的电子宣传墙上,蓝天、白云、雪山、草地,迷人的祁连风光尽收眼底。展厅内,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展示的布艺娃娃、布艺堆绣、民族服饰、手工挂毯、皮雕工艺等极具裕固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手工艺品,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和争相购买。裕固族服饰传承人——柯璀玲正在现场推介,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肃南裕固族服饰传承基地,已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次县上组织他们来兰洽会,主要是展示和推介肃南裕固族独有的原生态工艺品,通过这样一个载体宣传裕固族文化。近年来,她带着裕固民族工艺品到全国各地进行宣传,受到极大的欢迎。这次兰洽会她带的展品不多,开幕当天,一套瓷娃娃就被一位台湾的客商买走了。
在临夏展厅,独特的砖雕艺术,古朴传神,让人叫绝,不少人在砖雕墙前留影纪念。副高级砖雕艺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占伟正在现场演示砖雕绝活,引来不少人围观。一位来自湖南的客商不由地赞叹:“没想到一块很普通的青砖,能雕刻出这么好看和有气势的图案来!”临夏神韵砖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临夏砖雕是经过特殊加工焙烧的青砖,经过打磨后以切、勾、削、凿、剔等多种手法精雕细刻、拼接安装而成,多用于城市广场、园林古迹、高档别墅、酒楼宾馆等处的文化壁使用。临夏砖雕源于宋金,成熟于明清,盛行于当代,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成为当地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黄天厚土的庆阳,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此次兰洽会该市也不甘落后,他们把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四大民间艺术也带来展示。“中国皮影之乡”环县,甚至将皮影戏班也带到了会展中心,现场为大家演唱古老而具有浓郁地方民间艺术特色的“牛皮灯影戏”。3天共演出15场次,场场观众爆满,不少外国朋友竖起了大拇指,为这种具有“东方魔术般”的艺术叫好。
定西市安定区将当地著名剪纸艺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伟的剪纸作品摆在展厅最显眼处,一幅幅书法长卷笔力传神,一个个人物肖像栩栩如生;陇南市在展厅现场展示茶道功夫,将陇南的茶文化演绎到极致……文化与旅游比翼齐飞
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造就了文化遗产大省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丝路文化为核心的甘肃旅游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今年的兰洽会上,省上专门设立旅游专区,14个地市州均设旅游展厅,共建成524平方米的旅游形象展区和216平方米的旅游商品展区。提出了“精品旅游,多彩甘肃”的口号,重点推介各地丰富多彩的特色精品文化旅游,全面反映我省“文化甘肃、生态甘肃、民俗甘肃、现代甘肃”的多彩图景。对此,14个市州各显身手,各亮“名片”:兰州的黄河水车、丝路夏宫、黄河之都;酒泉的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嘉峪关的雄关长城;金昌的骊古城;武威的铜奔马;天水的麦积石窟;平凉的崆峒山等等。借助兰洽会这个平台,古老丝路古道上这些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圣地”,再次得以声名远扬。
省旅游局宣传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伏羲文化、石窟文化、民俗文化等底蕴深厚,这些都是我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文化是旅游的基础,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甘肃只有将文化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对“丝路文化”的集中宣传和展示,把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出去,才能使旅游更有底蕴,更有特质,从而促进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比翼齐飞,共同发展。
据了解,兰洽会期间,甘肃省旅游局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甘肃旅游博览交易会和丝绸之路产品开发与创新论坛。14个市州借机加大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的宣传,共发放宣传册30余万份,宣传光碟2万张,与省内外旅行商洽谈700余次,接受省内外群众咨询3.8万人次,展出211类8000余件旅游商品。省旅游局与中国旅行社总社、上海携程网、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等多家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省旅游部门给予以上企业资讯宣传费用支持、景区门票优惠等政策,各旅行社反过来重点推介甘肃旅游产品,通过旅游团队、包机、专列等方式向甘肃输送游客。部分市州和县区还将文化景区、旅游度假村、古生物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带到兰洽会上进行推介洽谈,通过招商引资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