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相对疲软,但是机构资金却通过ETF不断抄底:截至三季度末,市场上537只指数基金(不含ETF联接基金)资产规模共计5382.5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了490.6亿元,环比增加10.03%。
10月净申购趋势更加明显,截至10月31日收盘,权益ETF市场147只ETF基金10月总成交量达到2210.11亿元,环比增长45.49%。看好中长线投资机会的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布局,释放出投资者适当配置宽基指数ETF的重要信号。
机构资金的ETF配置逻辑
股市涨跌是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较大是A股市场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2018年的房地产限购政策、经济去杠杆的进一步深化等将使得市场流动性继续偏紧;美联储加息节奏、中美贸易争端也对金融市场形成压制。
但从十月以来监管层陆续公布的信息来看,未来金融去杠杆将更依赖监管规则升级而非持续紧缩流动性。随着股票回购新规的逐渐落实,当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值或股息率高于借款利率的情况下,股票回购均会对股价构成利好,以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为代表的价值龙头已经开始了回购,预计未来自有现金流充裕、ROE较高、前期估值调整幅度较大的上市公司均会因此受益,而这些企业集中在上证50、沪深300之中。因此蓝筹风格的ETF中,个别产品备受资金关注: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华夏上证50(510050,基金吧)ETF今年以来场内流通份额的增长也分别达到59.66亿份和49.94亿份,其场内总份额分别为109.5亿份和183.15亿份。
此外,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较低,未来一段时间A股市场的机会将大于风险,基本面改善的传统行业有望重新成为市场的热点,十月市场不断下行,但华夏上证50ETF和华泰柏瑞沪深300ETF10月的月成交量却分别增长236.96亿和150.92亿。
同样受到资金青睐的还有创业板和中盘风格的中证500,南方中证500ETF今年以来场内流通份额增加了50亿份,11月5日华安创业板ETF和创业板ETF单日净流入近10亿元。整体来看,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触及平仓的市值占比显著高于主板,而当前政策对股票质押问题的纾解有利于修复创业板前期的估值压缩。而随着科创板的成立和IPO的持续发行,市场上成长股数量增多,未来成长板块内部可能出现分化,从华安创业板50ETF相比年初份额增长超过70倍也可以看出,目前资金更加青睐创业板中部分优质公司,而这些公司的估值在3年多的下跌行情中已经大幅下杀,继续向下空间不大。
机构入场提供了配置良机
随着A股数量的增多,缺乏经验与信息优势的投资者想要从茫茫股海中挑出具有超额收益的个股的难度还是很大的。而在市场反弹时期,即使专业的基金管理人也未必能够获得超越指数的表现,自10月19日市场反弹以来,沪深300和上证50分别上涨6.53%和5.51%,而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仅为4.82%,涨幅超过沪深300的基金数仅占总数的32.45%。
ETF规避了人为“畏高情绪”的影响,往往成为牛市中涨幅最佳的品种,2017年以来,以上证50、沪深300等为代表的市场指数基金,已战胜了全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凸显出指数化投资的魅力,而同期主动股票管理型以及偏股混合型基金仅有不到40%能够超越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通过购买代表整体市场的ETF,也能够有效避免“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尴尬处境。
然而ETF之间也存在差异,比如沪深300指数就有多个ETF进行跟踪,在跟踪指数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基金更需要关注ETF的波动性和流动性。以当前总体规模最大的沪深300ETF为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能够实现T+0交易,因此对于参与套利交易的投资者吸引力更大;而嘉实沪深300(160706,基金吧)ETF由于完全实物申赎,实行“T+2”基金份额和成交股交割制度,使得基金能够充分减少跟踪误差。
但是因为今年以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场内份额不断增长,流动性优势也弥补了产品设计时产生的误差问题,今年以来两者与跟踪指数的误差相差无几。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跟踪创业板的ETF,华安创业板50ETF年初仅有2.89亿份,但截至11月6日收盘,其份额增长超过200亿份,增幅超过70倍,无论是份额增量还是增长倍数,均在股票ETF中排名首位;易方达创业板ETF今年以来流通份额增长132亿份,总份额增长163亿份左右,份额迅猛增长的同时也给基金操作带来了便利,近期华安创业板50ETF的日均波动率明显小于年初。可以看到,资金入场并没有“雨露均沾”,剔除年内新上市的ETF,仅有一成的基金今年以来份额增长超过10亿份。较大的规模是保证基金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关键,在ETF马太效应加剧的情况下,这些大规模的基金还是投资者的首选。
宽基指数具有普适性强、市场代表性突出、周期性较弱等特点,更适合一般投资者进行投资:一方面经济企稳下市场对企业盈利基本面关注的市场风格仍会持续,各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更有机会能够证明自己的相对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IPO持续发行,市场上的成长股数量增多,新兴成长类个股存在去伪存真的压力。在目前政策频出的“政策底”背景下,跟随机构的配置思路,通过沪深300ETF、上证50ETF来追求价值股平均收益或者通过创业板ETF期待成长股的反弹行情都是相对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