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发布《2018年中国广州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本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而广州市老年教育在规划目标、管理机制、资源供给等方面存在问题,老年教育发展条件需要加快改善。
值得关注的是,蓝皮书收纳了有关老年教育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广州市围绕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全覆盖基本实现,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生活保障有了明显改善。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
“老年人受骗上当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据广州警方2016年统计,广州市60%的电话诈骗案件受害者是中老年人。部分邪教组织也打着强身健体的旗号在老年人群中传播,侵害老年人权益,影响社会稳定。”民进广州市委副巡视员、广州市政协委员梁晓玲提到,“发展老年教育,可以使更多老年人加强社会交往,丰富文化生活,更新知识技能,提高防范诈骗的意识和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然而,广州的老年人教育发展仍存在一定短板。资源严重不足,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规划管理滞后于需求,发展思路尚未明确;办学机制沿袭多年,普惠性不足、社会参与不够;向社区延伸不足,老年人难以就近参加学习。据了解,目前广州地区33所老年大学的6种模式办学模式已经沿袭多年,大多数仍然按照老年人退休前的身份设定入学门槛,普惠性不足。办学经费方面,主要靠财政经费投入,来源单一,社会力量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拓展。由各级党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年大学统一由财政拔付,大部分学费返还用于办学。而其他形式的老年大学缺乏持续稳定有力的经费保障,导致办学缺乏稳定性,规模无法扩大。
梁晓玲表示,创新机制,扩大老年教育的普惠面和社会参与度是推动广州老年人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部门、企业、高校等举办的老年大学要逐步从服务本单位、本系统离退休职工向服务社会老年人转变,各类老年大学逐步面向社会办学,提高老年教育的普惠性和可及性。
此外,还需要建立由政府、社会、市场、个人全面参与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举办主体和资金筹措渠道多元化,以及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合作等方式,鼓励个人、社会组织兴办老年教育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兴办老年教育,扶持社会力量发展养教结合产业,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教育服务,鼓励学习场所无偿或低偿向老年人开放,建立多元化的老年教育供给模式。梳理老年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拓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老年教育的事项目录。借鉴深圳市经验,通过福彩公益金资助民办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学校的建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依托老年文艺团队、老年体育团队等社会组织开展寓教于乐的老年教育活动。
2017年,广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基层社区治理和外来人口社会融合,在促进外来人口融合、推行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与社会融合等基本民生建设、社会治理等若干重要社会建设与发展领域,形成了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2018年,广州市教育等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均衡,社会保障安全网和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将进一步发展,外来人员通过社区组织介入社区治理的平台增多,社会融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