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简介:《创投观》是懒熊体育推出的一档新栏目,聚焦体育创投圈,网罗创业者,或是机构投资人及行业观察者,发表对于体育创业投资的感悟和对行业趋势变化的洞见,为体育创投提供干货分享和方法论。
2016年过半,国内资本市场浩浩荡荡的泡沫和热潮逐步消退,但不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中,体育仍旧是个不可或缺的热门概念。6月16日,在华泰证券的中期策略会上,我被邀请做关于体育产业的报告。演讲的主题是《体育创业与投资的趋势判断》,正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将过去两年在行业里的观察积累做一次沉淀,也将整个体育行业发展阶段做一次系统性梳理;同时,泡沫大潮过后,对体育产业和投资的未来走势也做一些思考和预判。以下是演讲内容,希望能对行业的小伙伴带来有价值的信息。
华泰证券中期策略会新娱乐新技术分论坛
时间:6月16日下午
地点:上海浦东新区金茂君悦酒店
主讲人:刘溪若 懒熊体育合伙人
以下是演讲正文:
各位好,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刘溪若,是懒熊体育合伙人之一。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年半体育行业暴力崛起之后,创业和投资趋势的判断。我首先做一下介绍,懒熊体育是国内第一家以财经和商业视角的维度去垂直看体育产业的新媒体,我们创立于2014年初,成立至今到现在两年的时间,截止到目前我们已经成为产业里面影响力最大、业态最丰富的新媒体平台。
其实很多人会疑问,懒熊一开始为什么会做那么小众和那么垂直的行业?在我们做体育产业之前,这个产业根本没有人来关注。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当时的状况就是一片狼藉和一片空白的状态。我们想做体育,其实是看到体育产业里面的先机,我记得在2014年6月份的时候有一个事件引起我对体育产业的重视,在此之前我是财经记者,在新京报做财经上市公司和宏观经济的报道。2014年6月份,马云花了12个亿入股恒大俱乐部,这引起财经圈和体育圈的交流,大家觉得很好奇,财经圈人看不懂体育,体育圈也看不懂财经,我记得当时写了一个报道叫《马云许家印背后的足球经济学》,出来后反响不错,让我闻到了创业的想法。我想,既然体育是一个空白领域,既然在此之前这个产业没有一个或者说一波拥有专业财经背景的人来做这个产业,我们是不是有这个机会,我后来碰到了懒熊另外两个创始人,他们一个是原《财经天下》的高级记者韩牧,一个是NBA报道资深记者黎双富,在2014年年底,我加入懒熊团队开始发力做这个事。
坦白说懒熊走到今天,大家看到体育在2015年出现井喷状态,超乎我们预想。截至目前,懒熊已经完成两轮融资,除了前端的媒体平台,懒熊还有线下的峰会和活动,还有研究院定期形成产业深度报告,以及在上个月我们专注体育产业的早期基金元迅也已成立,规模1亿元。
在今天时点来看,你看到的懒熊并不是一个新媒体的模式存在,他可能更多是伴随体育这样的新兴消费升级的产业出现,而刺激出来的新型业态的新媒体、多层次的新媒体。所以我觉得懒熊能够走到今天,能够有那么快速发展,背后原因除了我们自己对产业有先知和预判能力之外,体育产业本身有很强的暴力崛起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原因。
我知道今天在座各位更多的是一二级市场投资人,从我的角度更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作为行业观察者,在第一轮体育投资过程中体育产业趋势变化,跟大家交流。
关于政策、资本和互联网
体育产业暴力崛起有三个因素,政策、互联网和资本,对于我来说中国体育产业真正开始产业化或者商业化,是在2015年,因为在这一年政策是一个导向,点燃了所有外部对于体育产业的预期,随后大批资本进入,互联网更像先期工具,进入产业以后对于产业旧有模式进行改造,我觉得最核心的动力,在2015年至今,这一年半周期过程中,体育产业崛起就是因为政策和资本的叠加因素所致。
我们自己在内部做过数据统计,从2015年1月份到今年的1季度结束,整个体育产业的一级市场投资大概一共发生258起投融资案例,累计交易金额174亿元,如果你把去年中超80亿版权算上,万达在海外并购的两三百亿人民币算上,各种上市公司在海外并购足球俱乐部的资产算上,加上乐视、腾讯、PPTV购买的英超、西甲、NBA的诸多版权,这个市场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面,保守估计进入的资金量有六七百亿的规模。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市场就是被资本深深的捧起来,热钱快速进入这个产业,然后推动整个产业快速井喷似的发展。
进入体育圈的三种资本方
在观察过去一年半到两年周期体育产业崛起过程中,进入产业的资本有三种类别。第一是巨头资本。第二个是上市公司系的资金。第三个类别是主流的VC和PE。
巨头资本很好理解,整个市场上核心就是五家:华人、万达、乐视、腾讯和阿里。本身这五家公司在过去一年,在体育产业的布局,大家基本上能耳熟能详,比如说华人80亿买了中超版权,并围绕版权构建了整个足球布局的生态体系;万达在海外买了盈方,并购了铁人三项的母公司,就在今天上午(6月16日)王健林在北京刚刚做了发布会,宣布获得FIBA国际篮联的商业开发权益等。乐视是国内最早布局体育的互联网公司,他布局的概念是从版权、内容、硬件到下游增值服务,所谓乐视体育的生态。腾讯是去年1月份开始签下NBA独家版权,开始在头部版权以及媒体渠道上发力。阿里是去年9月份,阿里体育刚刚成立,他是整个五巨头里面最后一个进入产业的公司。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他具体和明确的一些动作,核心我觉得他还是围绕下游大的场馆和大型的运动赛事,通过这种大的核心的流量入口圈住大量的运动人群,为背后的所谓电商系统做导流,这可能是阿里布局的逻辑所在。
总结来看这五家公司会发现有一个特点,本身在体育产业都是沿着产业最上游的核心的赛事、IP、俱乐部,版权,分销的渠道、场馆入口等等布局,相当于是在产业占领了全产业链的至高点。这五家在产业里面的翻腾和绞杀,也拉高了全产业链的估值,带动整个全行业躁动。相对在产业下游,大众运动消费领域,大批的VC开始在2015年年初布局到体育产业,这里面有两个势力,第一个是上市公司,从2015年年初国内A股上市公司有一波成立体育产业的基金风潮,有一部分是传统的体育服装公司,也有一部分是跟体育产业完全不相关的,希望切入到体育产业的公司,他们都是以成立基金,投资的方式切入到这个产业。我觉得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贵人鸟成立的动域,这家基金在整个去年体育投资VC圈里面奔跑速度最快的机构,全年投了接近30家公司,截止到第一轮整个体育创业投资大潮结束时是绝对的领跑者。与之同期成立的上市公司还有其他的,比说探路者和同,雷曼凯兴,国旅联合等等我印象当中有十多家上市公司。
与上市公司相对应是2015年初开始,大批主流人民币和美元的基金,都开始进入到体育产业,大家可以看到包括IDG,红杉,晨兴等等在2015年开始在整个产业都有布局。
总结来看过去一年半整个体育产业的资本动作,就是巨头在产业链上游的布局,VC在下游疯狂的撒钱,上下两级构建整个体育产业的欢腾景象。
体育产业创业投资的三阶段
从阶段来看,我把过去两年体育产业崛起的投资的阶段分为三个:
第一个阶段是从2014年中到2015年6月份,这个时期是资本快速进入,甚至到疯狂,到非理性繁荣的状态。
第二个阶段是2015年6月到12月,这个阶段体育创投市场发生了变革,整个市场开始回调,开始趋冷,大量机构放慢脚步,进入谨慎观看周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6年初开始,整个体育产业经历过前期波动,进入了一个全行业的冷静和回归,一个理性和价值重构的周期。
具体到每个阶段来说,都有一些行业中的标志性的事件和变化。
第一个阶段产业风起阶段,有三个标志性事件,第一个是2014年10月46号文件的发布,这个文件的发布最大的作用是给了外界一个预期:将一个原本只有三四千亿产业规模的产业在未来十年拉到五万亿的概念,这其实点燃了所有人对体育产业的热情和好奇心,也是导致接下来一系列动作发生的开始。
第二个变化,是在2014年暑假开始,原本体育商业最为核心的是赛事版权和媒介渠道的市场,开始逐步的市场化。在此之前大家都知道本身中国的媒体核心赛事版权大部分是在央视手里面,这个市场是相对垄断和不开放的状态。但其实从2014年暑假开始,我记得当时乐视体育和PPTV分别以1100万美金竞价开始购买英超单赛季版权,从那个时候开始可以看到中国体育产业在围绕核心的版权,市场化进程在不断的演进,更多的互联网平台参与到版权的竞价中,打破了原本相对垄断的市场状况。随后,2015年初的亚洲杯,随着中国进入了小组赛,当时引起了整个新媒体平台对亚洲杯版权分销的争夺,我记得当时在懒熊写了一篇文章叫《亚洲杯转播大战,新媒体围剿CCTV5》,说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后来市场化更加明显,到1月份的时候腾讯花了五年30亿购买NBA版权,随后西甲英超的版权又开始溢价,9月份华人用80亿购买中超5年核心版权,响彻了整个体育产业,这是第二个现象。
第三,在这个阶段最核心的就是体育产业的下游大众运动消费领域,创业大风的刮起,在那个阶段大批的互联网、科技、金融圈的外来者开始看到体育产业的蛋糕,他们大批进入这个产业,通过新的方式、新的思维、新的模式开始对旧的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所以,政策、版权和创业的兴起,导致这一时期的体育产业迅速从0到1,进入爆棚的繁荣阶段。
第二个阶段的到来,是伴随着股票市场的转折点。2015年6月份,现场大部分人可能来自二次市场,大家对去年股灾记忆犹新。我记得IPO当时暂停是星期六,我当天晚上写了一篇文章《IPO暂停,暴热的体育产业会不会降温》,当时预测二级市场的滑铁卢可能会传递到一级市场,对体育产业的投融资预期产生一定的影响。后来事实证明对于体育产业投资圈影响比我想象远远要快,从那个时间点整个创投圈都进入回调状态,大家经历过上半年疯狂,开始进入相对冷静的状态,在此之前大家只关注通过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端很容易把一群不同类别的运动人群圈起来,其实核心问题在于,圈起来之后没有办法转化,没有办法切入到实际的运动过程中的交易的环节,你很难和用户产生商业模式,这个时候资本开始进入冷静的角度,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行业的创业项目,之前互联网的模式,适不适合在体育产业发展,体育产业本身是重资源,行业的供给又严重不足,所以大批的机构开始放慢脚步,开始进入谨慎的观望周期。
第三个阶段就是说,从今年的上半年至今,整个体育圈经历过2015年上半年热下半年冷的状态,到今年就是价值回归和重构的过程。其实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大概有三点观察到的现象:第一个现象,这个产业在今年仍然有大批的新的玩家开始进入,从今年年初开始,我看到这个产业里面有大批新的机构进来,不管是关注TMT的美元基金、上市公司,房地产老板也好,土豪也好,各种各样资金进入,都表现出他们对体育的热情,这些机构也将体育视为接下来投资重点赛道。与这个相对应的,投资人在交易环节,资本变得非常理性,所以体育整个投资是外热内冷,大家都想进,进来之后投的过程中也非常谨慎,好的标的公司并不多,真正有效的商业模式也尚未出现,这也是众多基金进入体育后,投资落子较难的直接原因。
第二个现象,投资的热度从线上开始往线下转,经历过第一轮体育创业潮,移动互联网和体育的结合被大家所质疑,大部分的机构开始重新回归线下,回到真正能够有交易和用户贴近的环节,回到有线下资源的项目,纯互联网和流量的模式并不能受到青睐,这可能是今年的另外一个变化。
第三个现象,从今年3月份开始,大批的属于体育领域的头部创业公司,开始进入到B、C轮。要这到,这些公司相继完成融资,B、C轮并不容易。这里面就有几个核心的案例,比如3月份乐视体育B轮80亿元,随后晨兴资本在体育赛道里做了两笔下注,一个是昆仑决,一个是Keep;上个月分众传媒又5000千万美元投资了咕咚。你可以看到,这四家公司分属体育中的跑步、健身、搏击和新媒体四个核心赛道,同时又具备极强的互联网的属性,我觉得这是资本经历过徘徊和观望后,重新开始对体育创业产生了新的信心,或者说他们相信互联网能够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改变,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开始选择落子下注。
所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或许体育的投资,在一级市场投资领域会进入到相对明朗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之内,大批的跟风炒作或者不靠谱的模式会被淘汰,之后整个市场呈现出理性价值投资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他们都更注重公司本身能不能够产生合理的商业模式、本身这个赛道是否有很高的成长性、产品本身能不能带来更多用户价值。这可能是,体育投资圈中,一年半以来最好的时间点,估值下来了,商业模式清晰了,相对不靠谱的人出去了,所以今年下半年体育投资速度和频次会相对加快,第一轮洗礼过后,相对好的公司也可能在这个时点出现。
体育投资未来趋势会怎样?
最后我想说关于体育创业投资一级市场的走势。我们内部调研了一个数据,从去年1月份到今年一季度结束,整个体育一级市场发生融资的公司,其中有82%处于天使和A轮,这说明其实整个产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商业模式不清晰,市场需求也没有被释放。所以在这个处于早期的阶段,相对来说各位投资人要有一定耐心,同时也意味着体育有非常高的空间和想象力。
从体育行业和短期以及长期角度来看,一二级市场对于体育投资热情还有反复的可能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可以关注到近期体育圈发生的事情,之前苏宁买了国米俱乐部,各种上市公司背景的资本在海外买俱乐部成风。紧接着类似于小米,暴风科技类公司开始进入到体育产业。万达和华人在竞标UFC,很可能下半年落入中国,如果落地,搏击整个产业的热潮又会在国内掀起来。除此之外CBA版权交割临近,近期整个篮球市场上我看到各种各样的VC,包括联想等投资方,在篮球产业链上已经做了一些布局等等。如果从长期来讲,体育是一个长线消费的过程,从政策上来讲我们至少还有五、六年的红利,除此之外,我们有2019年男篮世界杯,2022年的冬奥会以及2023年的大运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属于体育产业的头部资本效应也好,政策也好,大型的赛事影响力也好,这种头部效应会一直存在,从我的角度来讲体育投资的概念还会非常热。
我自己对体育的观察和理解,体育本身很像旅游和教育,本身是慢消费和长期的过程,体育本身是典型政策和资本推动的行业,其实整个产业规模化和盈利性的发展速度落后于政策和资本的脚步,产业的供给是严重不足的,产业的商业模式还没有构成,产业运动人群需求也没有被有效释放出来。更重要的,现阶段行业内的体育公司,大多盈利规模和持续性相对较差,同时一级市场较高和混乱的估值体系,导致和二级市场发生背离和倒挂,真正体育公司在二级市场IPO、并购、借壳等证券化的道路还有待时日。
总体看,对于体育来说是一个长线投资,如果在一二级市场做体育的投资人,要有一定的耐心,体育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培育和等待的市场。
这是我今年在懒熊体育内部给的体育的十多个赛道,这全部是关注体育下游的运动消费领域,这十个赛道截止到目前在国内还是相对蓝海的状态,但其实对标看这些领域在欧美体育成熟发达的国家来讲,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产业规模。从我的角度来讲,这十个赛道未来两三年内可能会跑出一些行业的出众公司,大家可以多关注:电子竞技、新形态的娱乐化赛事IP、体育电商、健身新消费、2B的企业健康服务、装备升级、运动营养补给、女子运动消费、先进训练方法、运动康复和保险、小众赛事的高端培训服务。
我的演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向《创投观》投稿,请加编辑微信timsarah1229,或直接发送邮箱lanxiong2014@sina.com。
作者简介:刘溪若,懒熊体育合伙人。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前新京报财经记者,目前专注体育创业投资和产业趋势的研究和报道。
向《创投观》投稿,请加编辑微信timsarah1229,或直接发送邮箱lanxiong2014@sina.com。
声明: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
延展阅读:
史上最严借壳新规出台后,A股体育板块如何变化和布局? | 创投观
人人都爱独角兽,有时也需小清新,谈谈体育创业的四个象限 | 创投观
从这4点变化,看2016年中体育投资的最新风向 | 创投观
体育天使投资:一份优秀BP并不满足,项目创意是开始,创能是关键 | 创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