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历史中,中国十分弱小,华人地位也很低下。”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认为,美国误读中国形象是历史遗留问题,与两国当时悬殊的经济实力不无关系。
不过,这种情况近年来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全面更新,这种认识反映到电影中,就是对中国元素从落后无知的歧视,转向了更多客观商业利益的思考。
动画电影《花木兰》以中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为原型,将中国故事和美国精神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功夫熊猫》更让中国国宝熊猫独挑大梁,从更多细节中展现积极的中国色彩。这两部中国题材影片在美国大获成功,票房都超过3亿美元。
“中美观众都喜欢看,满足了他们娱乐性的需要。”王文章认为,好莱坞是完善的文化产业,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迎合观众口味是主要目的。
不仅如此,一批中国优秀导演和演员进入美国电影圈,并取得巨大成功。成龙、李连杰的中国功夫受追捧;李安、吴宇森等导演的作品受青睐;周润发、张曼玉还被美国影迷奉为“最性感的亚洲明星”。美国银幕上的华人形象开始有所改观。
此外,由于近年来中国逐渐意识到提升国家形象、输出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如何运用软实力提升中国形象,也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2011年,一部以中国知名人物为主题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美国亮相,这部聚集中国代表元素的影片,已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近日,新华社租下纽约时报广场最大的广告牌,同样被专家认为是传递中国声音、树立国家品牌的又一努力。
中国驻纽约领事馆代总领事董晓军说,时报广场亮起 中国屏 为美国人民及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对促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起到巨大的作用,希望 中国屏 今后能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本文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