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1月10日专电(记者董学清 郭倩)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近日在山东落下帷幕。本届京剧艺术节盛况空前,好戏连台,40余个参演单位、37台剧目、75场演出,4500多名演职人员登台亮相,创历届京剧艺术节之最。参演剧目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集中展示了近几年全国京剧艺术传承创新的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这次京剧盛会让人们进一步坚定了振兴国粹京剧的信心。
从内容上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如何让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为更多的现代人所接受、所喜爱,一直是困扰京剧界的难题。可喜的是,本届京剧节上涌现出一批时代感强烈的新作,用京剧艺术表现当代生活,从题材上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江苏省长荣京剧院的《扁担谣》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戏。该剧塑造了一批新时期生存在城市中,以搬运谋生的农民工形象,展示出生活在我国社会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态,让观众在观看后感受到一种具有中国草根特色的“担载精神”。
宁夏京剧团的《海上生明月》、广西京剧团的《御赐玉棋》两部现代戏,都以海峡两岸间的家族故事为题,表达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
青海省戏剧艺术剧院与浙江京剧团共同排演的《藏羚羊》,描写了藏族姐妹赛姆吉吾和赛珍在救治小藏羚羊的过程中与盗猎者勇敢搏斗的英勇故事,警醒世人保护生态多样性刻不容缓。
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和北京好风好雨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历史题材,但该剧主题与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国策相呼应,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受到观众的好评。
表现形式与时代互动前进
人们在本届京剧艺术节上惊喜地发现,不少参演剧目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融入了交响乐、歌舞剧、音乐剧等其他艺术元素。
陕西省京剧团创作编排的《雷雨》是将曹禺的同名话剧搬上京剧舞台的首次尝试。该剧编剧雷志华告诉记者,为了将写实的话剧艺术转化为大写意的京剧艺术,他们对台词进行了提炼诗化,改编后的念白、唱词基本没有照抄一句原著对话。据介绍,周萍、四凤、繁漪的一段三人轮唱,是首次在京剧舞台上出现,每每演到此处,观众总报以热烈掌声。
浙江京剧团的《宝莲灯》取材于中国古典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该剧在继承南派武戏精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饰演美猴王、二郎神等角色的演员集武术、杂技、体操于一身的精彩表演深得观众喜爱。自今年元旦以来,该团以精装版、校园版、农村版三个版本交错巡演,足迹踏遍浙江省各地,创下9个月内演出达500场、观看人数近40万的记录。
成立不到两年的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带来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取材于梅兰芳上世纪20年代的名剧《太真外传》,同时参考了《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等作品。在唱腔上,《大唐贵妃》保留了12段梅兰芳大师的原创原腔,同时新写了30余段唱腔唱词。在表现形式上,该剧大胆融入了歌剧、舞蹈和交响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的《大漠昭君》中,马头琴配合京胡演奏,皮黄和长调相得益彰,给观众带来了草原风情。据该剧团团长李小林介绍,他们将马头琴加入乐队,并请专业人士设计蒙语伴唱、加入蒙古长调,将梨园雅韵和草原文化融为一体。
河北省京剧院的《响九霄》由名家裴艳玲主演,通过“戏中戏”巧妙地熔京剧、昆曲、河北梆子于一炉,再现了清末河北梨园名伶响九霄传奇而悲壮的一生。
梅葆玖说,京剧人就要有一种“万物为我所用”的气魄和胸襟,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的手段和舞台条件,借助其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内涵。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说:“京剧的继承、发展要与创新结合起来。现代传媒这么发达,京剧要面对的是受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取向熏陶的新的观众,如果不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就很难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保存下去。因此,京剧要跟着时代,跟着观众的互动一块儿前进。”
让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本届京剧节期间,还举行了京剧艺术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4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济南,为振兴京剧艺术献计献策。
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刘长瑜表示,这次研讨会乃至整个京剧节的繁荣景象让她对京剧的发展充满信心。
京剧节上的参演剧目也让普通百姓连呼“过瘾”。71岁的老戏迷薛文彬说:“这届京剧节不但让我们戏迷过足了瘾,也给那些不喜欢京剧的人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他们可以了解到京剧的奥妙,从而喜欢上京剧。”
在京剧节期间,文化部京剧艺术指导委员会向山东省实验中学、济南市纬十路小学授予了“京剧传承示范基地”称号。这是文化部首次在全国授牌,旨在鼓励京剧进入更多的学校课堂。
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市戏曲学校校长孙毓敏说:“京剧除了培养京剧人才外,还要培养京剧观众。只有让孩子们喜欢,我们的国粹才真正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