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为人才发展提供沃土 海归在社会各领域发挥作用
海归选择回国发展的原因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在“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联合发布《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就我国海归的就业创业情况提供了调查数据。
为什么选择回国?
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67%),
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好(40%),
国外的经济、政治或社会环境不利于留学生发展(27%),
对中国文化和美食的眷恋(23%),
所学专业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4%),
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13%),
具有为国奉献的意愿(12%),
国内人才政策具有吸引力(12%)和国内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9%),
——摘编自《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国内发展形势稳中向好
成为留学归国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规模和海归规模双双持续扩大。现在,“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留学的主力群体。
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政策持续稳定地推动海归人才的快速成长。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为海归就业创业提供平台。中国这片沃土,为海归提供的未来发展机遇相对较多,在这里海归能学有所用,用有所得。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学成归国的原因。
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初,我国有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与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一起,形成了一个日趋完整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
调查中还发现,选择“方便与家人、朋友团聚”的女性海归(75%)多于男性海归(58%);而与女性海归(35%)相比,则有更多男性海归(47%)因“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回国。
在经济发展形势稳中向好、创业待遇优厚的前提下,海归愿意回来是顺理成章的发展趋势。
郝磊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提及选择回国创业的原因,他说:“在日本多年,我对国外的创业环境还算了解。了解到国家给予我们这样的初次创业者提供机会和可能,我觉得回国发展更有前景,能做出更好的成绩。国家给我们的优惠政策还是挺多的,比如北京市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开办费资助资金,海归可申报获得资金支持。另外,对于优秀留学人员也有落户、购车等方面的福利政策。”
北京、上海、广东是省市间海归人才竞争的受益者,海归群体迁入数量分别占海归群体总量的12%、8%和6%,海归群体净增幅分别为141%、278%和72%。
把未发生迁移的数据与发生迁移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61%的海归群体在回国后并未发生迁移,而是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发展。
其他迁移的海归人群中,有13%的海归迁往北京,8%的海归群体迁往上海,7%的海归群体迁往广东。
——摘编自《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选择城市考虑要素多种多样
北上广成人才竞争受益方
近年来,各地针对海归的引才政策频出,海归成人才大战的争夺对象,北上广是首要目标城市。报告显示,从海归群体的现居住地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是省市间海归人才竞争中的赢家。
梁超凡(化名)曾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生物化学专业。他的老家在湖北,现在北京居住。他说:“来北京还是回家乡,我曾经考虑过许久。我从事生物医学领域,在北京我可以接触科研领域较高的平台,有不少发展优势。国家近年来更加重视科技和医疗,对于学术研究有许多优惠政策,科研经费支持也较高。在生活待遇方面,类似于住房补助、职称评定等都有优惠政策。另外,我在国外做项目的时候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回国之后大多来北京发展了,我的人脉主要也在这里。”
海归群体在国内发展的优劣势明显,“语言及跨文化沟通能力强”是最大的优势,占73%,“具有国际视野”(59%),“生活适应能力强,更加独立”(37%),“批判性思考能力强”(25%)、“更了解海外市场,容易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或分销渠道”(16%)、“更具创新能力”(16%)。
——摘编自《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跨文化沟通能力受重视
海归大多可实现社会融入
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较高的外语及沟通能力为海归带来竞争力,利于海归寻求更多发展机会。吴倩文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我是英语专业出身,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以及托福成绩也都很好。国外全英语的生活和学术环境让我感悟到,其实语言是有生命的,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对语言学习也很重要,而这也是许多学生所忽视的地方。我了解了不同的英语口音,还学习了很多当地人的语言用法,在教学中我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助于他们理解语言本身。”
梁超凡也表示:“现在有许多国际交流的机会,需要参与者具备较高的英语沟通水平。经过这几年海外留学的锻炼,我的英语口语有了不小的进步,可以顺畅地和外国人交流,也使我更容易获得一些合作机会,并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国际化视野推动海归在工作上的创新。王涛是首都师范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副院长,曾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工作。“在课堂上,我会结合国内外案例和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教学。比如,请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手段对北京、东京、新加坡、巴黎等城市的道路形态进行多指标数量对比,分析城市交通政策得失。我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关注技术的社会功能,并在国际视野中考察技术与社会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王涛说道。
相对来说,海归更了解海外行业信息,这使其提高了自身竞争力。孙海瑶曾就读于英国萨里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我曾在英国留学,就以英国为例说明。伦敦金融业发达,是传统的金融中心,所以英国的金融教育水平在全球也排名靠前。”
孙海瑶更详细地分析说:“首先,英国的许多大学教授都在知名金融机构任职,这使得他们在讲课时更贴近实际,可以传授更多前沿知识。其次,许多学校有关于面试及就职前的培训,定期进行培训指导及考核。留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参与的培训活动,使我对国际金融行业有了更多了解,这对我的择业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