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好政策,幸福歌声飘四方;城镇生活多精彩,乡村求乐又求知……”在桥西区举行的一场社区文化活动上,一位市民用朴实的歌声表达对我市“文化惠民”工程的赞美之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来抓,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了一批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为全市人民营造出欢乐和谐、温馨舒畅、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极大地提升了城乡幸福指数。
建基地
打造省会市民的精神家园
石家庄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她焕发出勃勃生机。我市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铸造城市之魂,为省会市民打造精神家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大课堂。目前,全市已经建立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4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大西柏坡建设,对西柏坡纪念馆进行了功能提升完善,恢复建设了西柏坡中央部委、华北人民政府等首批17处23个西柏坡革命旧址,使我市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这些基地承载着燕赵风骨,成为石家庄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生动教材,也为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提供了重要的阵地和讲堂。
宣传文化示范村引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新风尚。自2002年开展宣传文化示范村工程以来,我市共投资1210万元,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共组织建成了八批、305个市级宣传文化示范村,其中10个示范乡镇,为村镇配备了电器设备、文体器材和图书等文化物品。目前,全市305个宣传文化示范村,村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活动广场,村村都有自己的文化活动队伍。宣传文化示范村建设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丰富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明社区为居民增添文化活动新家园。创建文明社区是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幸福石家庄的重要抓手。我市从2003年开始,按照“十个有”的标准,在全市350多个社区中开展了六批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市区两级投入1500万元为参创的250个社区(其中有53个社区被命名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先进单位)配备了办公用品、文体器材和图书等,建成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这些社区文化中心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做到了有阵地、有场所、有器材,促进了社区群众文化队伍发展。
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新时期,我市涌现出一批事迹感人至深、社会影响巨大的时代英雄,如大孝儿媳张建霞、希望将军赵渭忠、见义勇为的习朝峰等。为弘扬先进人物的精神,我市自2005年起连续7年组织开展了“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冬的评选活动又在全市涌动起浓浓的崇尚先进的暖流。
搞活动
群众生活增添靓丽色彩
我市宣传文化系统,把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增加数量,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增强了活动的广泛性和参与性,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燕赵讲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平凡发展过程,一直坚持请知名专家学者无偿向广大市民传授文化历史、娱乐健身、家庭教育、法律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市民‘点菜’,专家‘下厨’,企业埋单,政府倡导,社会受益”的良性运行机制。由于不断完善、拓展延伸,“燕赵讲坛”带动了全市各行各业的讲座活动。据统计,现在有42个市直部门及其社会团体开办了专题讲座,掀起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热潮。截至目前,“燕赵讲坛”共举办各类讲座千余场,听众近200万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燕赵讲坛”被市民评选为省会城市文化名片,从多个方面提升了城市形象。
“彩色周末”活动每年利用“五一”至“十一”的周末时间,在城市广场、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组织全市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文化骨干,直接面对广大市民群众,开展多品种、多形式、多点位、多场次的文化演出活动千余场,参与群众近百万人次,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亮丽窗口。
中国·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博览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招商、招展、投资、交易促进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共有500多家国内外动漫企业踊跃参会,累计签约项目67个,签约金额127.401亿元,累计参观人次520多万。
中国·石家庄动漫衍生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中国动漫实训与考级中心和石家庄动漫大厦暨中国动漫衍生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项目成为独具石家庄特色的文化产业新亮点。
“高雅艺术系列演出”,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赞助、市场运作、百姓受益”的方式,每年引进一批由国内外知名院团打造的艺术精品,推出低价票,使更多群众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几年来,共引进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音乐会、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等名家名剧70余场次。特别是今年,我市结合夜经济建设,引进的高雅艺术剧目数量达到了20场次,创造了引进举办数量的新纪录。
“三下乡”活动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每年市委宣传部都组织几场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村群众送去“文化大餐”。农民们满载着各门各类的技术资料高兴而归,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令人回味无穷,一个个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大项目纷纷启幕,真正把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千场电影进社区、万场电影进农村”是我市社会文化活动的品牌项目,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好27件实事之一。今年,市电影公司组织了203支义务放映队,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深入农村、社区义务为广大居民播放53000多场电影。
今年,我市开展了“夜经济、夜文化、夜生活”主题文艺调演活动。市属专业院团在城市中心广场,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夜间文化演出。同时,各县(市)区积极参与,把传统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项目带进城来,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在这些品牌文化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下,各地各单位也组织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合唱艺术节、鼓王争霸赛、千人大比舞、一月一名剧、石演大舞台、农民文化艺术节、庆新春欢乐大广场、春节大型文化游园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扮靓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抓队伍
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大舞台
我市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这些队伍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层宣传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我市认真贯彻中宣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依托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不断充实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力量,乡级文化站配备了2到3名工作人员,农村和社区指定了具体负责人,6264名宣传文化志愿者、文艺辅导员活跃在基层一线,推动了基层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提高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群众业余文化队伍健康成长。在宣传文化部门大力倡导下,我市各广场、公园涌现出一支支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市委宣传部出资100万元为100支社区业余文化队伍配备了乐器、音响、服装等大量的文化活动器材。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加大对基层业余文艺队伍的培训辅导力度,促进了广大市民艺术水平的提升,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基层文化活动更加艺术化、规范化、常态化,为群众建立了一支支不走的基层文艺队伍。
特色文化队伍建设方兴未艾。各县(市)区许多民间文化艺术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详细普查的基础上,我市筛选出了一批特色文化村,对150个特色文化队伍进行了大力扶持,先后出资数百万元,为其配备了急需的图书、设备、器材,解决了他们开展文化活动的实际困难,巩固了我市文化建设的基础阵地。这批特色文化队伍用多种文艺形式,演农村的人,表现农村的事儿,展示新时代农民的向往与追求,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来源:石家庄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