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吴承恩先生在写《西游记》时是怎么想的,但是我们再拍,就应该拍出我们是怎样看待《西游记》这部经典的。因为我不想跟观众距离太远,更不想让观众仰望”
大年初一,猴年的第一部“猴戏”《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要上演。而更多的《西游记》改编作品,或者已经早早登场,或者正在赶来的路上。
猴年看猴戏几乎再合适不过了。在1986年版电视剧(简称86版)《西游记》播出整整30年之际,几代中国人最近陷入了集体怀旧中。这部老戏已然是难以超越的经典,而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也是很多观众心中最为认可的美猴王。
与此同时,继86版电视剧之后,根据《西游记》原著改编的影视、动漫等作品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一方面,六小龄童直呼“孙悟空不可以谈恋爱”,一些专家也支持忠于原著;另一方面,不少大胆创新的改编作品已经俘获了观众芳心,新时代的经典似乎呼之欲出。
猴片“占领”大银幕
开年“猴戏”《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实是2014年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续集。上一部尽管评分尴尬,却依旧收获了10亿元票房,这一部请来了老牌明星郭富城和巩俐分别饰演孙悟空和白骨精。
同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大唐玄奘》也是西游题材的电影,不过主角是玄奘。接下来,今年还有好几部猴戏预计扎堆上映,包括《大话西游3》、《西游伏妖篇》、《悟空传》,以及将由六小龄童主演的《敢问路在何方》。
《大话西游3》是前两部《大话西游》的续集,《西游伏妖篇》是2013年贺岁片《西游降魔篇》的续集,《悟空传》则是根据网络文学《悟空传》改编。这三部作品与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可谓大相径庭,在剧情、特效等方面各有奇招。
其实从羊年开始,许多《西游记》改编作品已经在影视、动漫甚至音乐、综艺等领域全面开花,比如国内有西游题材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国外也出现了名为《新西游记》的综艺节目。
而即使猴年过后,“猴戏”还将继续。目前已经排上日程的包括:拟在2018年上映的《大圣闹天宫》、《西游记之女儿国》,拟在2019年上映的《西游记之三借芭蕉扇》,和时间待定的《西游·盘丝洞》、《美猴王》等等。据悉,至少还有23部西游题材的电影,已经获得广电总局的立项,可见影视界对《西游记》的票房号召力充满信心。
坚持遵循原著的六小龄童
和其他改编作品不同的是,六小龄童正在筹划的3D魔幻电影《敢问路在何方》,将完全尊重原著,再次讲述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辅助与保护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魔,取回真经的故事,可谓86版电视剧的高科技化的电影重现。
六小龄童说,把《西游记》原汁原味搬上大银幕是他多年来的梦想,他拒绝恶搞,但会利用好莱坞的特效和叙事去讲故事,也会邀请外国演员参演。他和86版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将在新片中再次出演孙悟空和猪八戒。
这将是一部中美合作的大片,由中方把握故事情节,美国派拉蒙影业提供特效和发行支持,美方承诺用《变形金刚》《终结者》《美国队长》的特效技术为新电影服务。
按照原著能够拍出一部好看的好莱坞大片吗?有网友认为,“《西游记》在格局、情节、人物、想象力方面都完爆《魔戒》、《星球大战》和《哈利·波特》,只是国内的创作人经常不敢正面突破宏大题材,但其实越是宏大越要简单讲故事,这一点86版《西游记》就做到了。”
六小龄童说,中国演员和中国文化必须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中国到目前还没有一部电影,像《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一样有世界影响力。希望孙悟空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在他看来,电影是浓缩的、有广泛意义的作品,而《西游记》的故事深入浅出,相比艺术价值非常高但人物关系复杂的其他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更容易被外国人理解,孙悟空也能够成为闻名世界的“英雄”。
“给美猴王留下情感净土”
86版《西游记》开播后,30年来年年重播,累计超过3000多次,观看人数超过60亿,相当于每个中国人看了不止四遍。同时,《西游记》的市场价值不断被挖掘,改编作品在国内外遍地开花、票房大卖。
不可否认,当下对西游题材的改编作品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恶评如潮,但也有些深得人心。那些一味迎合低级趣味的作品也经常出现。例如,最近日本出了一部以《西游记》为蓝本的漫画改编真人电影《珍游记》,把唐僧的性别都改了,由当红女星出演,而孙悟空穿着豹纹内裤上蹿下跳,放屁甚至全裸出镜,令不少观众直呼《西游记》“被玩坏了”。
而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大话西游》,最初上映时票房惨败,却以其搞怪的剧情、颠覆的形象和动人的台词,最终风靡一时,经久不衰,观众至今对那个为情所困的至尊宝印象深刻。此外,去年在中国上映的动画片《大圣归来》叫好又叫座。片中的孙大圣有一张令人印象深刻的长脸,是一个末路英雄,失去了法力,内心迷茫无助;唐僧变成了前世的萌孩子“江流儿”;猪八戒变身成一只粉色的小猪。这些贴合当下生活的改编,对原著有尊重也有颠覆,不拘泥也不戏说,最终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认可。
六小龄童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想拍一部忠于原著的大片,也是因为看不惯市场上很多作品胡乱改编《西游记》,经典名著频繁遭到“恶搞”,尤其是添加了各种情爱戏份。“美国有一版是让唐僧和观音菩萨接吻拥抱,我们自己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孙悟空吃的金丹变成伟哥了,玉皇大帝拿望远镜看女妖洗澡,这怎么能行呢?”
他还直言不能接受孙悟空谈恋爱,因为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的信念中有师徒情、兄弟情,但没有爱情,这是小说赋予的形象。“也许他可以有善良的爱情,但是让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这就不好了。”
六小龄童一再呼吁,希望影视界对古典名著有一些敬畏之心,尽可能忠于原著、慎于翻新。“中国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有很多,能不能给美猴王留下一片情感的净土?”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去弘扬是可悲的,当有了优秀文化还去践踏就是可耻的。”在六小龄童看来,如果改编过于低俗,票房越高,危害越大,尤其是中国电影尚未分级,这些作品对3.4亿中国青少年儿童有害无益。“也有人提出来,多一个谈情说爱的镜头,可能就多挣一个亿。我是坚决反对的,艺术作品首先要看它的社会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六小龄童说。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游记”
放眼望去,全世界许多经典名著都在不断地被改编和重排,但成功改编经典并非易事。“改编名著的电影太难取悦观众了,改少了大家说你保守没劲,中国电影没发展就是因为你们这群死脑筋;改多了就是不遵循原著,免不了被喷个狗血淋头。”豆瓣上的这句网友评论可谓话糙理不糙。
那么,经典名著究竟应该如何被改编呢?有一种声音认为,经典原著有其独特的思想魅力,影视改编过于夸张,虽然可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却有损于原著本身的艺术魅力。作家赵凝就批评过一些过度改编的影视剧,“每一部小说都有着自己的魂,而影视剧改编大多制造一些没有灵魂的东西,是把小说的外壳剥下来,再把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抽出来,在这个基础上注水、注水、再注水……”
而另一种声音认为,不应将改编等同于原著,文字叙述和影像叙述本身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完全忠于原著去拍成电影,也未必是很好的影视作品。在这“拆了旧毛衣重新织”的过程中,每个创作者都会把自己的想法带进去。《西游记》的众多改编作品,就是这样自由再创作的产物。
其实,吴承恩的《西游记》原本就是对玄奘去印度取经的真实故事的演绎,也是一种对历史的戏说,而如今对这部原著进行各种改编,则是用现代的视角重新思考过去的文化。
正如网络文学《悟空传》的作者曾雨所说,“西游”是个很深的故事,如果只把它当成一个打妖怪成佛的故事是曲解,“西游”就像是人生,每个人的人生不同,每个人对“西游”的理解也不同。只有领会其内涵,又不断地根据时代与世情变化创新,才能真正发扬“西游”。
《悟空传》里的孙悟空既是驾着七彩祥云的“英雄”,也是在天地间挣扎的“蝼蚁”,尽管与《西游记》原著的故事截然不同,还是收获了很多忠实读者。《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的导演郑宝瑞也说,“我不知道吴承恩先生在写《西游记》时是怎么想的,但是我们再拍,就应该拍出我们是怎样看待《西游记》这部经典的。因为我不想跟观众距离太远,更不想让观众仰望。”(记者 缪晓娟 刘畅)